“我志願加入……”

嘉靖七年三月初一,旗下,楊一清、謝遷、梁儲、蔣冕、陸完、翟鑾、靳貴……上百位朝廷三品及以上重臣莊嚴宣誓!

同一刻,在城外軍營乃至各地軍區中,同樣的一幕也在上演,中層以上將領,以及抗洪救災、剿滅匪盜、痛擊倭寇、保境安民等等事務中功勳卓著的軍人,也在鮮豔莊嚴的旗下宣誓!

盟旗乃是朱厚煒親自繪製,一把鋤頭代表著千千萬萬的農民兄弟,一把錘子代表著新興而起的工人階級,下方則是兩支交叉的麥穗,意味著大明盟之成員時時刻刻都要將天下萬民吃飽肚子放在第一位,也是每一位盟員要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兩道麥穗下面則是五個金光熠熠的小字。

為人民……

這五個字便是大明盟之最高綱領!

也是每一位合格的大明盟成員應該刻在骨子裡面,矢志不渝的信念。

大明在這一刻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從這一刻起,任何官員想要晉升不但要看政績和風評,還要看盟內履職情況,如何評定盟內履職,請看盟綱!

這是劃時代的一次大變革,意味著大明政局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過在今時今日,包括所有的盟員在內都不明白嘉靖帝成立大明盟的目的,甚至是將這一舉措當成笑話來看待,認為皇帝喜歡玩,那就陪他玩了的心態。

只有朱厚煒自己明白成立政盟的重大意義,甚至可以說政盟的出現是社會文明向前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政盟更是實現虛君政治的最大前提。

當然,在朱厚煒的嘉靖朝想要出現虛君政治體系是斷然不可能的,除非大明的文明程序發展到了朱厚煒必須要放手的階段,否則絕無可能。

但是儒家大臣也不是傻子,他們很敏銳的捕捉到了天子的一句話當中可能蘊含的深意。

這句話便是,非盟員不得參政!

這句話乍聽起來沒什麼稀奇,和太祖皇帝定下的生員不得議政差不了多少,如非必要,皇帝也不可能搬出這麼一條來給讀書人定罪。

嘉靖帝曾經以生員不得議政為由處置過國子監,但那一次是有特殊原因,所以不能算……

這一次又來一個非盟員不得議政,所有的官員也沒當回事,要知道當今天下官員數萬,時至今日才有多少官員是盟員?

官員不是盟員的都不得參政,那還叫官?

當然,這一條舉措還有三年的試行期,也就是說到嘉靖十年的時候才正式實施,但是在官員們眼裡似乎依舊不太現實。

但是官員們捕捉到了關鍵的三點!

第一,三年後非盟員不得議政,是不是意味著三年之後沒能入盟的官員將會被踢出官場!

第二,盟員並非全都是官員,按照皇帝撒下的這張大網來看,誰能成為盟員不看出身,也就是說士農工商乃至尋常的小民都有成為盟員的資格,入盟將只看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為百姓做了多少實事,盟員也將不侷限於官場。

第三,在第二點的基礎上,問題也就出現了……

古往今來,儒家一直主導著朝堂的話語權,操控著全天下的權柄,現在嘉靖帝弄這麼一出,是不是意味著從今往後,主導朝堂的將會成為大明盟,而非儒家!

非士族出身的盟員以後要是大量充斥官場,以儒家的影響力一旦壓制不住,那麼會是什麼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