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瑤如今已是十八歲的姑娘一枝花,要是換做嘉靖朝以前都已經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在民間,女子十四五歲,甚至十二三歲就已經嫁人的比比皆是,要是到了十六歲還沒找到婆家,基本上就會出現閒言碎語,要是到了十八還沒有,那估計風言風語就來了,要是過了二十……估計背後嚼舌根子的,就怎麼難聽怎麼招呼了……

這是當前世俗的普世價值觀,造成這種價值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女子不是壯勞力,養在家裡還要增加負擔,不如早點嫁出去,比如女子就是為了傳宗接代的,那麼早點嫁人,早些開枝散葉什麼的……

當年滿朝請願,於是朱厚煒選秀充實後宮,各地應徵的秀女高達數萬,其中超過六成都沒滿十六歲!

其中甚至還有不少十三四歲的黃毛丫頭……

這要是在後世就是典型的犯罪,沒準是要挨槍子的,朱厚煒接受的可是典型的後世傳統倫理教育,哪裡能受得了這個……

於是硬生生將未滿十七歲的女子全部篩除掉,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到底有多少沒滿十七的成為秀女,朱厚煒自然不會知道,甚至於最後殺進後宮是否瞞報年紀的有沒有,朱厚煒也沒有去追究。

說到底,女子的婚嫁年齡還是取決於家庭狀況,比如皇家、王室、豪門,這些人家的女子出嫁年齡一般而言都晚,但再晚也以十八歲為界限,也不太可能超過二十歲。

大明洪武年間規定,男子十六歲可以成婚,女子十四歲就可以嫁人,至於大齡女子沒嫁人要接受懲罰這一點,其實就是形同虛設。

但是嘉靖八年,朱厚煒修改了洪武令!

男子成婚最低年齡不變,女子出嫁年齡則從十四歲提升到了十六歲,不過朱厚煒自己也知道,這條法令其實並沒有太實在的意義。

到了後世高度文明時期,國朝的婚姻法規定男二十二,女二十,可偏遠落後地區的女子在十幾歲就嫁人的比比皆是,發達地區的例子也不少見。

而且國人對待成婚的概念也很傳統,婚姻法規定的是不到年齡不給領結婚證,可民間對於是否結婚的概念是有沒有辦酒席,你領了結婚證一直不辦酒席,那也沒算結婚,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年齡不夠但是辦了酒席,那麼從傳統意義上就已經是成了家……

這就是世俗,千百年,一代代人傳承下來,從未泯滅過的世俗。

朱厚煒能改變這個世界的格局,能以強權壓服整個天下,但是他改變不了傳統,也改變不了世俗。

時間過的太快了,快到讓人目不暇接,快到讓人感嘆人生短暫,十幾年一揮間,朱厚煒發現自己的女兒已經亭亭玉立,已經到了嫁人的年紀,這心裡面就沒來由的一痛。

其她女兒還早,能等得起,可長女已經十八,當真是等不起了,畢竟他要遠征倭國,這一去起碼要兩三年,等到他回來,長女都二十冒頭了……

當然,二十出頭也不算什麼,可在眼前的大明,很顯然不太合適,所以朱厚煒決定在親征之前把長女的婚事給辦了。

“皇后可有適合的人選?”

薛後微微一怔,看著紅霞漫天的女兒,臉上掛著若有若無的笑,自己像女兒這般大的年紀已經是大明的皇后,已經懷了她……

“不理你們了……”朱亦瑤有些吃不消,跺了跺腳,逃也似的跑了,風風火火的,沒個皇家公主的風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