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明正在進行土改,今年秋收徵稅將會採取新稅制,按照財政部的預算,今年的土地稅差不多能增長六七成,而且取消了實糧稅之後,今年稅司的土地稅收總量差不多有近兩千萬兩!”

朱厚照感覺老弟是在自己面前炫耀,而且還是嘴臉極其無恥那種。

“哥哥是不是覺得老弟銀子很多?”

“難道不是?”

朱厚煒搖了搖頭道:“我以前就跟哥哥說過,國窮民富不是富,國富民窮也不是富,國富而民富才是真正的富,稅收徵到再多的銀子也只是一堆的死物,只有把銀子花出去,形成流通,才是錢……否則的話,這天底下的財富經過幾年十幾年一收,錢都到了倉庫,就算真的是金山銀山又有什麼用,民間沒了銀子,百姓難道去以物易物?”

“大明銀行不是發行紙幣?”

朱厚煒無語,老哥就是典型的古人思維,完完全全的經濟白痴。

“紙幣的發行是有定量的,而這個定量直接和金銀這些貴金屬掛鉤,大明的寶鈔為什麼會成為廢紙?是因為通貨膨脹導致的信用破產。”

“太深奧了,聽不懂……”

朱厚煒鬱悶道:“很簡單的道理啊,寶鈔一開始的時候信用堅挺,所以老百姓相信寶鈔的價值,用寶鈔的面值也能買到相對應價值的物品,可隨著國庫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戶部以為只要加大印刷量,就能彌補,可實際上呢?

寶鈔的價值是人為賦予的,是和金銀等價的,其本身並不具備價值,當市面上的寶鈔總量太多,就會對商品價值形成衝擊,百姓相信和願意用紙幣是對朝廷的信任,認為用一兩銀子和一兩銀子的寶鈔能夠買到等值的東西。

銀子和銅錢這些貴金屬開採提煉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貴金屬增長速度的緩慢不會對市場形成太大的衝擊,但是紙幣不一樣,紙幣是用紙印的,理論上來說你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能印多大的面值就能印多大的面值。

最後呢?寶鈔氾濫,一兩面值的寶鈔只能買到半兩銀子的貨物,那就意味著貶值,印的越多,貶值越快,通貨膨脹的速度就越快,最終信用破產,一兩銀子寶鈔連一文銀子的貨物都買不到,寶鈔和廢紙能有什麼區別?

如今銀行髮型紙幣,靠的是貨物強行買賣進而樹立信用,如果不是弟弟擁有那麼多的生意,並且強行使用紙幣結算,想要把這信用給拉回來估計沒幾十甚至上百年的功夫都不可能做得到!

這就是寶鈔信用破產帶來的後遺症,再打個比方,都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紙幣其實也是一樣,信用建立了就好像打下了一代王朝,那麼如何才能讓王朝永遠不衰亡,就和如何讓紙幣的信用不破產是一個道理。

要讓紙幣的貶值速度和原先金銀的貶值速度掛鉤,比如每年貶值零點三零點四個百分點,民間不會有什麼感受,甚至都感覺不到變化,那麼紙幣的信用就會一直堅挺!”

“怎麼控制?”朱厚照還是一頭的霧水。

“宏觀調控啊。”

“宏觀調控?啥是宏觀調控?”

朱厚煒無奈道:“簡單來說吧,就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最佳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對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等的經濟手段……”

“沒聽懂……”

“好吧,一時半會說不清楚,皇兄是不是打算在大武開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