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明白了。”朱載坖重重點頭。

說白了,王朝統治的根基永遠都是民。

民為本三個字說起來簡單至極,可歷朝歷代那麼多君王,有幾個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

民是統治基礎,沒有民眾,足夠的民眾,那麼一切都是無本之木。

而養活百姓的就是土地,換言之,皇家以民為本,百姓以地為本,只要兩者兼備,那麼國家自然而然就能長治久安!

“強盛的大明就是你們最大的保障,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敵人,只要能威脅到眾新朝的統治,為父都會派兵以雷霆之勢滅之,也就是說,在我兒建立、統治新朝時期,不會有外患,要有也只會是內憂!

建立新朝,在一大片沒有開墾的荒地上建立國度,首先要發展農業,等待全國土地被有效開墾,當國內百姓迅速繁衍,等到人口有三千萬,五千萬甚至更多,等到光靠土地已經無法滿足龐大人口的時候,那個時候再談興商、興工為時不晚。”

朱載坖很認真的點了點頭,建立新朝之後如何施政的大框架已經在腦海當中慢慢成型。

“還有儒學。”朱厚煒肅然道:“不要覺得為父抑儒興新學便覺得儒學一無是處,儒家自漢武帝獨尊儒術時起,朝代更迭不休,然而儒家一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儒家很好的迎合了統治者,他們鼓搗出來的那一套理論,讓每一位皇帝都能佔據大義,刻畫出君權神授的合理性。

所以歷代統治者需要儒家,而儒家讀書人不管怎麼說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在未出仕之前,胸中的抱負,大多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協助君王開創盛世,從而名留青史。

步入仕途之後,在官場的浸染下,很多的儒家官員會忘記初心,會同流合汙變成貪官汙吏,可這些真要說起來不是儒學的錯,而是人性之錯。

任何一門能夠流傳千古的學說,其本質都是好的,是經歷了歲月考驗,大浪淘沙流下來的真金,錯就錯在人心不足。

就好像新學,為父發展新學這麼多年,新學士子遍及天下,可這次的稅案有多少新學士子落案,比儒家官員都多,你難道覺得新學本質也是壞的?

儒家存在最大的意義不在於治理天下,而是在教化世人,教化底層的百姓忠於君王,忠於社稷,忠於大義!

我兒或許會覺得儒家讀書人自己都未必能做到這些,但為父可以和你保證,如果這大明官場還是儒家主導的時代,那麼當大明亡的那一天,選擇殉了大明的官員絕對不會少數!

這就是儒家代代相傳的大義思想,唯一可惜的是包裹了理學思想的儒學,已經慢慢失去了本質,再不復以前的純粹……”

朱厚煒輕嘆一聲道:“扯的有些遠了,我兒只需記住,在王朝誕生之初,儒家還是可用的,而且經歷大明新學的灌輸,等到時機合適之時,我兒推行新學,也不會存在太大的阻力,甚至於,現在的儒學本身就已經和新學裹在了一起,牽扯不清了……”

“那兒臣去了美洲建立新朝之後,還需要繼續延用科舉取仕之路嗎?”

朱厚煒笑道:“怎麼?我兒難道覺得為父打算廢除科舉?”

朱載坖很實誠的點了點頭。

“我兒可知,在當前這個時代,科舉取士乃是最嚴格,最公平,也是最合理的選士制度,不過時代在變,科舉也會跟著變,但不管怎麼變,透過考試,最後出仕這一點永遠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