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扯皮,最終雙方以一萬六千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達成了協議!

按照宣武皇帝的意思,就是要教廷拿出不低於一萬萬兩白銀的賠償,最遲三年內還清,這也是底線,如果連底線都達不成,那麼談判必然破裂。

如今多出六千萬兩,而且是一次性付清,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教廷果然是財大氣粗,至少沒有阿米地奧說的那麼窮。

其實朱厚照哪裡懂什麼戰爭賠款,之所以索要,完全是出自於朱厚煒的授意。

索要戰爭賠償的目的不是勒索,目的是消耗西歐各國的國力,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內讓西歐的財政處於破產的邊緣。

如此一來,經濟遭受重挫的西歐,想要恢復元氣,想要發展軍工的腳步就會被延緩甚至停滯,相反,得到大量財物的大武皇朝就會擁有充裕的財富來提升自己的國力,壯大自身的力量!

此消彼長之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武的綜合國力可以穩步提升,而西歐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舔舐傷口。

在朱厚照離開大明之前,兄弟兩個趴在地圖上很認真的構建過大明的兄弟之國,按照朱厚煒的意思,美洲和澳洲無疑是最佳的建國之地。

在朱厚煒的描述當中,不管美洲還是澳洲都是物產豐富,礦產密佈的好地方,奈何朱厚照不願意……

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沒仗打……

最後選擇了歐洲,對於歐洲這個擁有數十國度,是可以充分滿足征服欲的好地方,所以他來了。

可朱厚照沒料到的是,在他印象當中本該摧枯拉朽般的戰爭,打到最後,他所面對的敵人竟然會那麼頑強,頑強到差點讓他陰溝裡翻船!

戰爭沒有固定的模式,既然不固定,那麼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來調整策略!

沒有足夠多的百姓,打下的地盤再大也無人佔領,沒有足夠多的軍隊,地盤越大,那麼防禦縱深就越廣,兵力就會捉襟見肘,同時,百姓也是穩定的兵源等等。

最重要的是,在西歐如同無根之萍一樣的大武皇朝根本經不起失敗,一旦失敗,代價根本無法承受。

面對龐然大物,隨時真的能掀起聖戰的教廷,步步緊逼最終把教廷逼到絕境很顯然是不明智的,確實,如果大武皇朝戰敗,大明確實可以調集大軍再次渡海遠征。

可已經移民的兩百萬百姓呢?

屠殺!奴役!

那麼多的勳貴還有宗室呢?如果全部罹難,朱厚煒就算遠在大明也必然會承受如山般的壓力,甚至會背上故意讓宗室勳貴來海外送死的惡名!

最主要的還是朱厚照本身,不管朱厚照自己有多不待見皇帝這個職業,他將皇位禪讓給弟弟,朱厚煒就是受了大恩,如果因為殖民戰爭讓朱厚照死於非命,那這個罪過可就大了……

所以朱厚照需要時間,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整飭新軍,做好和西歐決一死戰的準備,需要時間讓大明輸送足夠的軍火還有移民,只有這些全部具備了,大武皇朝才擁有足夠的底氣來發動統一西歐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