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臣有本奏!”原工部給事中,現建設部監管司司長康華出列道:“臣要彈劾張璁!”

滿殿的目光盡數落在康華的臉上,說實話曾經這朝堂就是言官的戰場,可自從嘉靖四年以後,言官幾乎紛紛閉嘴,到了皇帝滅了言官之後,彈劾……

面對無比強勢的嘉靖帝君,滿朝內外抱團還來不及,他們哪裡還會互相攀咬,消耗自身的元氣。

現在康華出列彈劾,這一幕好熟悉也好陌生……

都知道康華彈劾什麼,現如今的運河沿線官府已然是哀鴻遍野,十個官府至少有九個被波及到運河案之中,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張璁還借題發揮!

他一邊清查沿河官吏舞弊,然後還根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得來的訊息……大家都知道是天眼,但是皇帝肯定不會承認,嘉靖帝的無恥早就一次次重新整理群臣的下限,皇帝就是不承認,誰也沒辦法。

張璁根據手頭上掌控的證據,清查沿河官場,然後順帶著拔出幾十家豪紳!

這些豪紳與官場勾結的罪證可以說是鐵證如山,當證據甩在面前的時候,不管是誰都都無從狡辯!

當然也不敢狡辯!

走正常的律法途徑,想要給人定罪的話要具備人證和物證,但是張璁給人定罪的方式簡單粗暴!

抓人,認不認?

認?那好辦,殺你一個,家族重罰不傷及其他。

不認?人證,物證拿到你面前,抄家!滅族!

山東豪紳唐氏就是拒不認罪,最後在如山的證據面前,被誅三族,抄家!

前車之鑑擺在那,你還敢面對罪名不認?

都知道康華為什麼彈劾,因為他族叔乃是杭州豪紳康童,此番受杭州官場牽連被張璁緝拿,隨後被殺!

康華做夢也沒想到張璁竟然會這麼狠,同朝為官盡然絲毫不顧及同僚之誼,要殺他叔父,最後叔父死了,他竟然才得到訊息,康華自幼喪父,乃是族叔一手帶大,張璁殺了他叔父,基本上和殺父沒什麼區別!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張璁查運河舞弊,真要說起來算不上多大的事,在滿朝官員看來,張璁殺十幾二十個胥吏,要是嫌份量不夠,再摘掉幾個官員的官帽也就差不多了,實在還嫌輕,那就借一兩個人頭用用也就是了。

但是誰能想到張璁能這麼狠!

張璁為什麼敢有這麼大的膽子!

自然是皇帝當靠山,也就是說,要借運河貪腐之事做文章的黑手是皇帝本身,張璁只是打手罷了,所以滿朝上下心知肚明,也不說破。

至於皇帝為什麼會這麼幹,這個朝堂內外倒是眾說紛紜,但是主流意見就兩個,皇帝要殺人鎮天下!

這是皇帝吹響反貪腐的號角,後面只怕會更加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