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總算是知道天子為什麼會召見他這麼一名普普通通的翰林了。

竟然是當燕京大學的祭酒!

說實話,對於自負才華的楊慎來說祭酒真算不上多大的官,他的目標是在四十歲前成為一部侍郎,五十歲前成為尚書甚至入閣,終極目標自然是成為首輔,開創大明一門雙首輔的佳話!

可現在……他是正德六年狀元,入職翰林院還不到三年,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翰林院先熬資歷,然後等待外放的機會。

在大明有非翰林不入閣的傳統,儘管不是絕對,但九成五以上都是如此,而翰林外放一地,積累治政經驗本身就是在熬資歷,當然,這也不是說從翰林院出去就不能直接成為京官。

但是一直在京當官,對於官員本身而言就是最大的硬傷,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沒當過縣官、州官乃至佈政一類的官,談什麼治理天下。

沒有底層的治政經驗,治不了大政,治不了大政還想入閣?

官場的資歷說白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楊慎年輕,他也熬的起!

但是現在……

他只是一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祭酒乃是從四品!

連跳四級!

大明官員連跳確實不稀奇,比如七品的言官能直接成為三品的侍郎,但那是有前提條件的。

比如你熬資歷,外放一步步爬到了知府、學政等地方高階官員,然後調回京成了言官,當了一段時間言官之後,直接開始起跳。

你什麼資歷沒有,也沒有地方治政經驗,上來就想從七品到三品?

怎麼可能!

更何況言官本身就是官卑權重,甚至在大明都有拿個侍郎都不換的說法,你一個知縣一錘子下去就想跳到布政使?

腦袋發熱,做白日夢還差不多。

楊慎不覺得自己會做白日夢,於是不解問道:“敢問陛下為何選中微臣。”

朱厚煒想說,因為歷史上你是大明第一才子,因為你是狀元郎,因為你爹是楊廷和,因為搞定你就能讓燕京大學興辦少不少讀書人的阻力……

“因為朕想看看皇兄選中的狀元郎,能不能勝任這樣的重任!”

楊慎精神一震,似乎有一股豪情從胸腹間噴薄而出,本來打算推辭的話到了喉嚨口都被生生嚥了回去。

“臣一定不負陛下信重!”

“好!好!好!”朱厚煒大笑道:“朕不會看錯人,更不會選錯人,燕京大學有狀元郎坐鎮,朕便放心了。”

楊慎此刻心裡面油然升起一股以死報效君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