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 反對屁用沒有(第1/2頁)
章節報錯
房山炸了!
以興王為首,當今天子的幾位嫡親皇叔,在入宮拜見嘉靖帝之後,立即前往錢莊貸款數十萬兩白銀,然後沒過幾天便攜王府幕僚、大半護衛離開了京城!
很顯然,作為皇室最親近的王室,興王等人毫不猶豫的背離了天下間的藩王,選擇堅定的站在了皇室一邊。
以秦王為首的眾藩王氣的發瘋,但是鳥用沒有。
大家雖然都是藩王,甚至都不用論什麼遠近,可那又如何?
要不是嘉靖帝召集眾藩王入京,這天底下的藩王估計這輩子都不會有照面的機會,親戚?宗室?同氣連枝?在絕對的利益面前,那他麼就是個笑話。
說來說去,大家無非就是攤上一個祖宗罷了,除此之外還有啥?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你秦王死了,興王府該歌舞昇平還是歌舞昇平,難道還要興王為你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致祭?
氣歸氣,跳腳歸跳腳,現實該認清還是得認清,反應過來的諸王立即打探訊息。
興王承建天津衛船廠!
益王前往魯中承建濟南鐵廠!
衡王前往泰安承建馬刨泉鐵廠!
雍王前往武安承建武安鐵廠!
壽王前往四川……
汝王前往河南……
涇王前往湖北……
建鐵廠是要海量現銀的,於是幾位藩王,少的從錢莊貸款六十萬兩,多的如興王直接貸款一百五十萬兩!
除此之外,嘉靖帝還從通州大鐵廠調來六十名所謂的技術工,又從蒙古戰俘裡面抽調三千俘虜分給除興王外的六位親王作為免費勞工。
很顯然,天子更注重的還是天津衛船廠,撥給興王五十名船匠,這些船匠都是廣東、江浙一帶的沿海居民,有不少祖上都是船匠,當年三寶太監打造龍船巨舟的時候就曾經參與過,手藝自然也會傳給後世子孫,只可惜因為海禁,就算有在牛叉的本事,也是無用武之地罷了。
當初朱厚煒在湖州的時候,就派人去沿海尋找船匠,只要手藝好的一律招攬,然後扔在作坊區內研究打造戰船,如今終於有了派上用場的時候。
除了工匠,還有一千戰俘,除了戰俘,嘉靖帝還從天策軍撥給興王三百火槍兵!
一連串的舉動,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嘉靖帝對於興建天津衛船廠,進而建立起一支強大水師的決心。
當然,朝堂上也免不了微詞,之所以有非議,一是因為海禁。
海禁乃是大明國策,更有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這是因為明初時候倭國海匪橫行,為了不讓沿海百姓勾結倭寇為禍沿海,更是為了杜絕海上走私,所以才會實行海禁政策。
然而事實上這條政策屁用沒有,反倒還起了反作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當然得吃海,沿海百姓本身就靠著大海的收穫來養家餬口,海禁一開,生路都被斷了……
為了能活下去,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的沿海百姓選擇了入海成為海匪,到了嘉靖朝,東南倭寇儼然成了大明繼北方之外的又一大患。
大明一百多年以來的朝臣中不少也是沿海人,他們當然知道海禁政策有多草蛋,所以提議開海的也不是沒有,只可惜開海禁必然會影響到內陸官商的利益,於是開海就成了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