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八章 世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塊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礦藏同樣豐沛的地方,朱厚煒覺得自己如果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殖民統治,那一定會成為他畢生的遺憾。
一張簡陋的世界地圖出現在了幾位親王的眼前。
可以說若非朱祐楎說的這麼透徹,朱厚煒也沒打算拿出這張世界地圖,更沒打算對他們開誠佈公的說一些比較長遠的話。
但是朱祐楎說了,那麼朱厚煒就沒太大必要繼續藏著掖著,有時候交了底,讓幾位親近王叔心裡面有底,對於他而言不會是壞事。
“諸位王叔請看。”朱厚煒走到地圖正前方,手裡面拿著一支長條指揮棒。
“陛下這是?”幾位親王起身走到朱厚煒身後看向地圖,也知道這是地圖,但是和他們印象中的輿圖完全是兩個樣。
“這是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眾王不明所以。
朱厚煒呵呵笑道:“鄭和當年下西洋,繪製了一張海圖,在那張海圖上標註了數十個外邦之國,那張海圖可以算作是小半個世界地圖,只可惜這張海圖和那些寶船圖紙都失蹤了,朕讓兵部找了很久都沒能找到,朕派人去找過劉大夏,問他是否真的將那些海圖給一把火燒了,這老傢伙含糊其辭,就沒一個準話。”
劉大夏燒了鄭和的海圖以及相關檔案,朱厚煒不知道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只知道鄭和下西洋在文官的眼裡就是典型的勞民傷財,是拖垮大明國力的罪魁禍首。
鄭和下西洋是不是勞民傷財,這一點幾乎已經不存在爭議,因為確實是,但是下西洋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政治。
什麼樣的政治意義?
主流的意見是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是沒找到朱允炆的屍體,所以懷疑建文帝跑了。
建文帝一日不死,對於朱棣來說就是如鯁在喉,也是大明最不安定的因子,畢竟人家才是正統,是受到萬民乃至天下讀書人和勳貴集團擁護的天子,他要是出現登高一呼,朱棣屁股底下的位置肯定坐不穩。
於是朱棣便派人去找,國內找不到就去國外找,於是有了遠渡重洋。
這種說法靠譜不靠譜誰都不知道,畢竟正史當中不可能記載,那麼如果說壓根不是這麼回事,那下西洋的意義何在?
意義在於耀兵異域,炫耀中國之富強以及通四夷。
是為了詔告蒙古的敗亡和大明的成立,最終的目的則是重建朝貢秩序。
中原王朝乃是天朝上邦,這樣的概念幾千年來幾乎是深入每一位國人骨髓當中的,非華夏之民皆為蠻夷,更是在史書當中比比皆是。
也是因為這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讓華夏王朝在朝貢體系當中吃足了虧,因為小國朝貢宣示的乃是對上邦的臣服,那麼作為上邦自然會有饋贈,這饋贈比起朝貢來的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於是對於小國而言就有了空子可鑽,洪武年間,倭國為了從大明身上賺取朝貢的回報,恨不得一年派幾十撥使團來朝貢,只可惜倭國矮子遇到了洪武大帝。
朱元璋可是窮苦人出身,當了皇帝一頓飯也就幾個菜,他豈能忍受倭國在自己的身上不斷的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