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 錦衣衛(第1/2頁)
章節報錯
任興連忙應道:“那人是錦衣衛同知江天干,和徐文傑是酒肉朋友,當日徐文傑去錦衣衛調查主子身份,最終確定主子不是錦衣衛也不是衡王府的人後,便和徐文傑一起去了大劇院。”
朱厚煒微微點頭。
“後來江天干知道自己竟然堵了主子的車駕,自知必死無疑,為了不連累家人,所以回去之後便服毒自盡了……”
朱厚煒搖了搖頭,江天干所作所為,不過是人之常情罷了,他也沒打算要江天干的命,他只是打算讓燕天元借這件事好好整頓一下錦衣衛。
燕天元能成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是他和文官集團相互妥協的結果,文官覺得燕天元上任對他們有利,而他正好也無人可用。
然而燕天元絕對不能算是合格的錦衣衛都指揮使,他更適合做一名豪俠,行俠仗義,仗劍走天涯那種。
錦衣衛乃天子親軍更是耳目,是天子震懾百官的殺器,所以都指揮使必須夠狠、夠陰、夠毒辣,還要足夠機警,必須時時刻刻以天子的意志為準繩,這一點錢寧做的就很不錯。
但是錦衣衛必須得到天子的全力支援,否則就是無根之萍,事實上在大明也確實存在著一種現象。
錦衣衛、東廠、西廠乃至內廠,說白了就是天子手中的特務組織,他們之間的功能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為的就是偵緝、監視百官,那個時候的錦衣衛堪稱神一樣的存在,比如哪個官員晚上睡在哪個小妾的房裡,折騰的時間都可以無比精確。
當然,這不是說錦衣衛就真的成神了,很可能是太祖特意選擇一名官員,然後死死盯著他,然後在什麼都清楚的情況下於第二天當著群臣的面說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自然是為了震懾,太祖是要告訴滿朝上下,你們看看,你們的一舉一動朕都瞭如指掌……
等到了永樂皇帝時期,他爹不喜歡太監,但是永樂喜歡,比如下西洋的大太監鄭和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比起錦衣衛,永樂更相信宦官,於是組建了東廠。
任何機構存在的時間長了,就會變得臃腫,會被滲透,進而慢慢失去本身的職能,於是到了成化年間,憲宗皇帝覺得錦衣衛和東廠都他麼廢了,於是西廠出現了,再到武宗時候,西廠他麼也廢了,於是內廠來了……
到了現在朱厚煒,於是又有了天眼。
錦衣衛在朱厚煒看來其實已經沒有太大存在的必要,這是因為到了大明中葉,錦衣衛存在的意義已經徹底變了質。
錦衣衛是任務是偵緝、監視外加些許的震懾,是天子的親軍,靠皇帝的意志來行駛職權的。
想要做到這些,對於錦衣衛的自身的素質要求極高,放在後世就是個頂個的偵察兵和地下工作者。
可惜得益於大明草蛋的軍戶世襲制度還有將領世襲制,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當兵,更不用說成為偵察兵了。
至於那些世襲來的千戶、百戶等等,那就更扯淡,他們能有什麼偵查經驗,充其量也就色厲內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