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量、軌道還有大鐵廠已經給了七老足夠的震撼,然而事實上七老覺得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宣府的獨石口之戰,守軍能以區區五千步卒就重創小王子的五萬精騎,靠的是什麼?”

朱厚煒手裡拿著一杆長槍,瞄準五十步開外的草人扣動了扳機。

“靠的就是火槍,而火槍從發明到如今的改良,靠的都是你們儒家讀書人眼裡看不起的匠人!”朱厚煒肅聲道:“正是因為這些匠人日以繼夜的研究,不厭其煩的去打磨,才有瞭如今這犀利的堪稱無雙殺器的槍械!”

朱厚煒將火槍扔給旁邊的匠人,心裡面終究還是嘆息,如今的軍工作坊早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流水線作業模式。

撞針、火藥、槍管、彈殼、裝藥、組裝……

這些都有單獨的作坊,而這些作坊的工人加起來超過五千!

技術力量不過關,便只有依靠海量的人力,哪怕在軍工作坊擁有最多的磨床、鑽床、鍛床等等車床也是一樣。

成熟的工藝確實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著先進、快捷的生產力,但是火槍製造始終無法達到大規模的量產。

火槍本身的材質並不存在任何問題,難以大規模量產的主要原因還是刻畫膛線,偏了、歪了、深了、淺了都不行。

也正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制約,從朱厚煒到湖州就藩七年再回到京城全力發展軍工,整整八年的時間,數千工匠的努力,最後鍛造出來的合格火槍也就六七萬支。

所以禁軍三營整編成為神策軍之後,新的神機營也只有五萬火槍兵。

不是朱厚煒不想完全淘汰掉冷兵器,而是根本實現不了,至少五年之內實現不了。

皇帝的話讓內閣七位老頭的臉色不太好看,這是天子又一次不加掩飾的在他們面前表現出了對儒家的不滿。

但是儒家有錯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難道有錯嗎?

當然沒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天下每一位讀書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終極目標,為此他們寒窗苦讀十幾載,然後在科舉之路上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才享有屬於他們應得的地位,這有什麼錯?

儒家看不起匠人,確實,十個讀書人有九個半都看不起匠人,甚至可以說的更直接一點!

儒家的讀書人看不起任何非士人階層,在他們的眼裡,什麼武將、勳貴、商賈、匠作、農人……

都是垃圾!

習慣了高高在上,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讓儒家讀書人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錯,哪怕他們自己曾經也是出身貧寒,可只要魚躍龍門了,便會從骨子裡面透出對非讀書人階層的不屑和鄙視。

可這些是不能喧諸於口的,更不能從皇帝的嘴裡面說出來,因為這天下所有的百姓包括讀書人都是皇帝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