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學使塵埃落定,對於朝廷而言,增加一個官職,哪怕這個官職位列從三品,其實根本算不上大事,所以透過不存在任何問題。

吏部之所以卡著,無非是想要和皇帝討價還價,增加自己的籌碼罷了。

可最終內閣還是不想因為這點小事和皇帝抬槓,王守仁也因此名正言順的成為第一任巡學使。

畢竟王守仁是儒家官員,而且在仕林中名聲不錯,甚至已有了著述立典的可能,相比起皇帝讓宦官換個名頭巡學天下,更能讓文官集團接受。

大明在地方上有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還有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組成了基本的地方軍政系統。

至於巡撫則是京官,隸屬於都察院,巡撫地方時擁有節制軍政的大權,自然也能節制次一級的提學衙門。

而巡學使沒有節制地方軍政的權力,卻能節制全天下的提學衙門,簡單點說就是將學政事務從地方上徹底獨立了出去,巡學使直接管理全天下的讀書人。

按品級來說,巡撫比巡學高了半級,可要是按實權來說,巡學比巡撫只高不低!

最關鍵的還是財政,巡撫沒有直接動用地方官府財政的許可權,最多也就是核查,當然也就是走個過場,官官相護可不是說著玩的,沒有鮮明立場的黨爭,再沒有絕對的利益衝突,官場中不可能往死裡面去磕。

但是巡學可以直接調動地方賦稅,用於建校舍和興學,屆時只需要向戶部報備,把賬走清楚就行,當然戶部也只是走個過場,因為出銀子的是內庫。

現在天子瘋了似的斂財,戶部卻連一口湯都沒喝到,滿朝上下就跟吃了蒼蠅似的,更不用說差點憋出內傷還要據理力爭,想要創收的戶部官員了。

不過天子還是兌現承諾給戶部撥款五百萬兩,權當是鹽稅的收入,這部分銀子戶部是不會動的,因為那群厚顏無恥的老賊還在以還賬為藉口搪塞。

王守仁身穿繡了錦雞的二品官服,坐在馬車上,雙腿上放著一柄劍。

天子御賜,上方劍,持此劍,可先斬後奏,代表的乃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巡撫持王命旗牌擁有生殺予奪之權,而巡學使持上方劍,如皇帝親臨,孰高孰低,一眼可知。

天子賜上方劍給王守仁,足見天子有多重視王守仁,更可見天子有多重視興學之事。

馬車緩緩朝永定門方向駛去,在馬車周圍則是原神策軍前鋒營的三百戰兵。

這三百精銳在今後數年時間內就是王守仁的直屬親兵,負責保護王守仁的安全,並且根據王守仁的命令去緝拿一切阻礙興學事務的官員以及鄉紳、豪族!

先斬後奏,絕非玩笑!

王守仁的第一站便是南直隸!

如果說天底下讀書人最多的地域是哪裡,毫無疑問必然是南直隸,天下能與之相比的估計也只有孔聖故鄉山東罷了,這裡文風鼎盛,讀書人比比皆是,民間百姓的開化程度也遠比其它地方高得多,歷來都是進士雲集之地。

很顯然要在南直隸興雜學,阻力也必然比其它地方要大的多,但是王守仁就是喜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當然可以選擇相對容易一點的湖南、湖北甚至是兩廣、福建,在這些地方做出成績之後,再來南直隸或者山東攻堅。

但是王守仁沒這麼想,更不會這麼去做。

因為一百多年前的建文帝也是這麼想這麼做的。

朱允炆想把弱藩給削了,然後再對燕王和寧王這些強藩動手,最終讓燕王有了應變的時間,最後什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