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七年五月二十三,帝染沉痾不起,太后懿旨,令永王監國理政!

訊息一出,舉國上下,一片譁然!

正德皇帝不過二十出頭,正值年富力強之年,為何會突染重疾?

大明祖制藩王無詔不得還京,永王得詔令回京,怎麼會這麼巧便遇上兄長重病,隨即便要監國?

難不成又是一出燭光斧影故事再現?

朝中無風無浪,民間議論紛紛,不過這些顯然和朱厚煒沒有什麼關係,如今的乾清宮御座下面已然放了一張錦凳,朱厚煒端坐於上,正式行監國事!

六月初,內閣首輔李東陽以身染重病不堪政務為由乞骸骨歸鄉,永王不允,令其在府養病,病癒歸朝為由婉拒,六月中李東陽再次請辭被拒,六月底再請,永王允其致仕歸鄉。

李東陽致仕,內閣次輔楊廷和繼任首輔,全新的時代開啟。

五月蒙古韃靼部達延汗巴圖孟克,也就是俗稱的小王子領兵兩萬進犯大同,攻陷白羊口,掠奪牲畜無數,人口數千,永王大怒!

大同總兵、副總兵、參將等高階將領皆被奪職,索拿入京,後被降職入京營留用!

永王衛副千戶馮彪前往大同,任大同總兵,總督防務!

七月,永王衛五千兵馬入京,分為兩股入駐京師五軍營和神機營。

九月,永王衛指揮使周寧、監軍洪濟奉永王令於五軍營、神機營推行新軍法及軍事管理條例,遭受強烈牴觸進而爆發騷亂,被鎮壓!

隨後五軍營指揮使、神機營指揮使以及十幾名參與騷亂的千戶被革職下獄,兩千餘家丁被退役。

十月,永王令,撤銷京師三大營,也就是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編制,整合為神策軍。

神策軍編制十萬,周寧任都指揮使,下設五大營,分別為虎賁營、驍騎營、前鋒營、神機營、血戰營,每營設指揮使一人,副指揮兩人,每營下設三衛,每衛下設六到七個千戶所。

神策軍都指揮、營指揮、衛指揮皆由原永王衛將領擔任,原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中級將領在新軍當中最高充任千戶職。

神策軍軍中但凡歲數超過三十五歲者一律退役,隨後大肆徵召新兵入伍!

永王的一系列動作,毫無疑問就是要將軍權死死的把控在自己的掌中,不過朝廷對此反應平淡。

如果說大宋的文臣對待武人是從骨子裡面的防範和鄙視,那麼大明的文官對待武事,至少也是不屑。

所有官員都知道正德皇帝不太可能還朝,而永王的這些舉動就是在為自己登基稱帝鋪平道路,畢竟只有將軍事牢牢把控在手中,那張皇位才能做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