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辯解(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寅目瞪口呆,可哪怕朱厚煒分析的頭頭是道,他心裡面也還是不以為然,他雖考場失意,可終究是文人,骨子裡還是站在文官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的。
在他眼裡,大明的內閣就是權力的巔峰,內閣的幾位閣老就是當朝的宰相和副相,作為文官系統最頂尖的存在如果出手收拾區區一個太監,難道還不是手到擒來?
大明朝可就出了一個王振,最後還慘死在土木堡,至於王振的親信直接在朝堂上被文官當著皇帝的面活活打死!
太監勢大,安能對抗滿朝正臣,若想走王振的老路,最後的下場就是左順門!
至於同樣聽到這番話的任興已是不寒而慄,和唐寅不同,他對自己主子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且是無條件的信任。
“大伴,你覺得如果有人在本王耳邊不斷說你的壞話,以至於本王要殺你,誰的話最容易讓本王動殺心?”
“洪……洪濟……”
朱厚煒呵呵笑道:“如果你是劉謹,那麼朝中誰是洪濟?”
“張永!”任興一聲驚呼!
朱厚煒笑道:“此中推測不過是本王一家之言,切記不得外傳。”
“奴婢明白。”任興說完,還特意撇了唐寅一眼,意思是說他絕對不可能外傳,要是外面有了風聲,那內鬼肯定是你。
唐寅對這眼神直接選擇無視,他雖無功名卻也是君子,豈能行此洩密之事。
“大伴,你去安排一下,讓當初借本王銀子的商賈來王府。”
任興領命而去,朱厚煒肅然道:“看來伯虎對宦官頗為不屑啊。”
唐寅冷笑道:“閹人身殘志缺,貪婪無度,一旦掌權,必為天下害!”
“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古來大多數君王都喜歡太監卻不喜大臣嗎?”
唐寅一窒道:“因宦官貼身相伴,喜君王之所喜,避君王之所惡,又因親近君王不斷言文臣之過,如那惡婦吹枕邊風一般,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之下,自然讓君王忘了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朱厚煒淡笑道:“伯虎說的在理,可古來惡監,數來數去也就那些,即便是能操控皇帝廢立的大唐,這些太監也沒真想過要將李家江山給禍害亡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根在皇室,沒了皇室,他們就是路邊的野狗,誰都敢上前踹上一腳。
可文官呢?自漢武獨尊儒術之後,朝堂的話語權就徹徹底底把控在儒家大臣的手裡,臣是臣、君是君,家國天下,家在國前,為了家族利益,又有多少所謂的仁人君子能夠摒棄私念,做到真正的無私?
秦有李斯,為私利陷害扶蘇,終至大秦二世而亡,漢有江充更有王莽,晉有王敦,唐有牛李,有宋一朝,對文臣優渥到了極致,然而蔡京、秦檜臭名傳千古,我大明驅逐蒙元,立國之正,絕無僅有,同樣厚待文臣,然胡惟庸、陳瑛之流同樣卑劣至極。
天下從來不缺一身正氣,為了社稷甘願殺身成仁的忠臣,同樣不缺國破之時寧肯殉節,也不願賣身於賊的正臣,然而更多的卻是氣節全無,喜迎新主的貳臣。
對這些貳臣而言,天下依舊是那個天下,朝廷哪怕換了代,可也就是換了個主人罷了,他們換個磕頭的物件卻依舊能錦衣玉食,依舊可以作威作福,依舊可以保住滿門的榮華,那麼變節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