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見過諸位相公!”

李世民等人現身風月閣,在場少年頓時緊張起來,李祐不慌不忙地,隨眾人一同起身行禮。

綵衣則在悄悄的看著他,頗為詫異他的行為。

顯然陛下與諸公,皆是因他而來,其他人已失了分寸,他反倒異常淡定。再者,他亦與大夥同稱“陛下”,而並非喊“父皇”!

緊接著,李祐的一句話,令不少人苦笑不已。

和大家一起行完禮,他單獨向魏徵作了一揖,拜見:“學生見過老師。”

隨後,他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恭敬地請教道:“敢問老師,學生心中疑問,您可有答案了?”

綵衣的目光,從未離開過李祐,看過了他方才點名催詩,一見他此刻這副模樣,心中冒出一個聲音:“他是故意的!”

魏徵一臉的尷尬,輕咳一聲,“咳咳!殿下再給為師幾日……”

在場所有人,皆不由地望向李祐!

年輕一輩眼神交流,“原來外界傳言確有其事!難道說……先前燕王之所言,並非全是託辭,而是真不方便向外講?”

“唉!乃因固有偏見,影響了吾等之判斷!”

內心後悔不已!

倘若是早知此事……好吧!即使提前得知結果,一樣無法令自己改變主意,只會當做燕王僥倖為之。

必須承認,之前是小覷了他。

如果在今日之前,有人說李祐才華出眾,他們定是一笑置之,完全不會放在心上。

為了防止李祐打破砂鍋問到底,魏徵轉移話題,談及剛才那首詩,“殿下方才所作之詩,當真震耳發聵,傳之千年亦不褪色。只是……”

停頓一下,他接著說:“汝小小年紀,正乃朝氣蓬勃之際,何故透著一股暮氣,滿是淒涼之感?”

李祐臉上表情一僵,腹語道:“靠!玩大發了!”

他就是想裝個逼,心中冒出來的第一首,便是這首,乃他最喜歡的詩之一,隨口便吟了出來。

抄詩便抄詩,哪有那麼多想法。

他讀書的時候,最煩做閱讀理解了,分析一大堆作者心理,當真如此嗎?誰知道呢!

“學生所想很簡單,延伸開來便是:人生易老,當要不負韶華!”他靈機一動,勉強找了個說詞,糊弄過去。

對此詩感興趣的,並非魏徵一個人,的確不是個少年郎該有之情緒。

只是!

大家有意無意地,都對“懷才不遇”避而不談,萬一聊出來個儲位之爭,事情可就大發了。

“岑夫子、丹丘生又是何人?”

李祐大腦飛速運轉,思索著如何搪塞過去,二人好像乃李白好友,也就是說如今還未出生。

大佬們心有忌憚,但一幫少年郎,卻天不怕地不怕!

見到諸公皆在質問李祐,若證明此詩非李祐所作,他豈不是更無翻身之地,欺世盜名之徒,更會受人唾棄。

王躍質問道:“殿下詩中又何來,懷才不遇之悲憤?”

一下子,屋內靜得嚇人!諸公眼皮直跳,生怕李祐說出什麼,王躍也蒙了,沒想到此問勁兒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