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一(第1/3頁)
章節報錯
虛元八百年,夜空異象,恐有大事突發,各國占星師,精心卜算,結果瞠目結舌,驚恐萬分,隨後赤腳褻衣,深夜面聖。
“血月當空,妖神下凡,興於亂世,志在統一,如若不除,天下歸渠”
八國君王,各有千秋,面對占星師的進言,各抒己見,覺疑惑的,嗤之以鼻,不屑於卜算預言,定星師夜擾之罪,害佔師驚夢之禍。
誠摯信的,寧信其有,叩問星官,天下統一,此意何為。
此乃天意,不可違,卻可利。
君王良思,沉著冥想天上血月色,半信半疑。
星官忙信曰“今夜正好八月十五,十五酉時十八戍,據臣所算,此人在南方聖國,喜愛紅衣。
各國帝王,皺起眉頭,嘆息道“衣著紅裳的人,豈不遍地都是。”
星官道“邊陲聖國小,此人不難覓,聖人禁忌紅,抓捕自然歸”
興國帝王笑道“派三百諜探,潛伏密尋”
越國帝王思索道“派一百密探,查詢此人”
八國之中,只有興國,越國兩國相信卜算之說,當然他們各有春秋,心懷叵測,於是紛紛派密探前去一探究竟。
而血月預言的聖國帝王卻嘲笑道“天下分八國,以持續一千多年,多少英雄好漢,都妄想統一大陸,結果全部鎩羽而歸,下場全部歸華別業,憑天空突兀的異象,就預言八合而一,簡直天方夜譚,痴人說夢。”
話畢,占星師立刻就被趕出聖國皇宮,罰星官妖言惑眾之罪減祿三年,但星官卻不棄,依次求見恆王和淵王,結果卻棍棒夾出,閉門謝客。
星師長嘆悔恨道,“汝不信吾之言,將必應吾言之禍。”說完便兩袖清風,背手徒路。
聖國的晨王觀之,低頭彎腰道,“星官徒腳夜路,皮破而不覺,這為國操勞之心,實屬難得,若不嫌棄,可願與本王同參乘,訴心中苦悶。
晨王的舉動深深的打動了星官,也讓他刮目相看,原來晨王才是聖國最有心之人。
二人,血月當晚,想聊甚歡,晨王深信占星天算之說,待清晨朝陽剛起,便一騎絕塵,前往國土的最南端,一探究竟。
自此便有了“星師星夜算紅人,晨王晨陽覓紅裳”的千古佳話。
而這聖國的晨王其實最真實目的就是,掩人耳目,他從小為了躲避嫡長子的恆王的暗殺,淵王的妒忌,故其母妃讓他從書不勤讀,武不晨練,才不外露,計不強人,每天只顧遊手好閒,飲酒賞月,修仙煉道。
當年正是恆王與其弟淵王爭儲君的水深火熱關頭,兩位親王都想得到晨王的支援,畢竟晨王的生母楊貴妃,曾是聖國鹽商大戶的唯一的女兒,據有聖國三分之一的經濟來源和財產,晨王又是楊貴妃的唯一的兒子,這奪儲亂戰之中,兩位親王誰有了晨王,誰的腰包就鼓,就不會缺錢花。
可晨王恥於與他們為伍,他自己心有大的志向,所以才有了這一舉動,他早已計劃好,先示弱遠離,然後在霸氣迴歸,可惜沒有恰當的時機,如今天賜良機,他又怎能放過。
被矇在鼓裡的淵王見晨王只知其坑蒙拐騙之術,難以共大事,成大器,心痛不已。
恆王疑晨王信天算之說,恐有圖謀不軌,便藉機遠處,而暗殺之。
可晨王怎會不知,心有大志的他,在逃離的那一剎間,就以書信母妃,自己的奪儲的想法,韜光養晦厚積薄發這麼年,在血月那夜星卜師的話語下,方得以釋懷。
……
宇宙萬物,萬般皆是謎,廣袤星河,也只是滄海一粟。為了探索宇宙,有多少人嘔心瀝血,終其一生,未來的未來,人真的能穿越時空嗎?以後的以後,時光真的能倒流嗎?未來的未來,誰有能清楚呢!以後的以後,誰又能創造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