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洲上最大的渡口,自然是葫蘆渡。

葫蘆渡,橫跨淮江,本是朝安城與陳關之間最熱鬧的商貿往來地,如今成為了青靖兩國的分界地。兩國都派重兵把守內外,然而二十多年前,這裡不分彼此,都是夏帝國的疆域。

帝國,是幅員遼闊的國家的尊稱。

夏帝國,在不離洲的統治時間長達一千八百四十年,統治面積,除了少部分割槽域極不為人知的秘境,涵蓋整個不離洲。

此後,再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像夏帝國這樣,國祚綿延如此之長,疆域如此之廣。

這裡孕育出極為璀璨的諸子百家文化,也讓人類發展成另一個新高度。

修靈者,是不離洲夏帝國曆經千萬年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這些人是保衛邊疆的戰士,為的是同海外的妖靈勢力進行抗爭,保護人類最後的血脈。

然而,在夏帝國統治一千八百年後,一個王朝的弊端早已堆疊如山,政治體制再難發揮他的作用,地方割據與修靈者組成的強大勢力早就要將這岌岌可危的王朝推翻。

歷史的程序無法阻擋,可總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將士,要替大夏,守好最後的屏障。

此人,便是顧城王,顧驍。

不離洲四面環海,其中北面連線著的便是一望無垠的大漠,大漠邊上駐守著最後一座人類城池——顧城。顧城之後,就是妖靈聚集之地。

夏曆一千八百四十一年,春,大夏皇宮被攻破,最後一道絕令被傳到了大漠的顧城之中。

關隘,塵天,漠上。

玄衣冽冽藏血色,一人一戟一赤馬,就這麼馳騁在大漠之上。

黃沙掩日,未有霞天,這是北漠的荒涼,也是顧城的氣魄。

顧城,是大夏帝國最後一道屏障,這裡守著的是漠上人屠——帝國一千八百年來第一上將軍顧城王顧驍。

“他年桃李處處逢,顧城以北不見春。”多年後每當人提到北漠顧城,總要吟一吟大詩人李青蓮的《請別上將軍雲》。

春日和暖,桃李處處可見相逢,唯有第一關要的顧城,從未見過春天。

這不僅說的是北漠天氣極為嚴峻,更是因為鎮守邊關的上將軍顧驍不負妖屠稱號。

顧驍說,枯骨壘起、鮮血浸潤的土地,留不下春光融融。遠了春風,唯有一句刻在心上,進犯他大夏帝國者,雖遠必誅!

自顧驍十七歲接任顧城軍以來,大小戰役不計其數,將所有妖靈阻隔在大漠之外。

作為上將軍的顧驍,武將第一人已是封無可封。

當此正在改制的夏庸帝卻一反常態,將顧驍封作大夏帝國唯一一位異姓王,王城便賜顧城,從此不聞上將軍,人人皆奉顧城王。

為著封王一事,夏庸帝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世人不懂夏庸帝,便是顧驍也不明天子的旨意。

年輕的天子沒有解釋,反倒比往常釋懷,只道:“祖宗不足法,顧驍,我要你為我守好大夏這最後一道防線,你可願意?”

君令有所授,如何敢辭?顧驍點頭,可是聽懂天子那句“祖宗不足法”,是到了五年後才知道他的深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