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三司令部這邊,各種電文不停的傳回來。特別是泰安地區失陷,基本落入鬼子的控制之中,讓溫三心裡有些著急。

在這片區域,他的兵力相對的限,首先要保證礦區的安全。光憑柴勇一下特戰旅,想要控制大片的區域是不現實的。

特戰旅雖強,但是也有使用的侷限性。如果將他們拿來大跟鬼子大部隊正面作戰,並不合適。

徐成華的遊擊大隊雖然人不少,但真實戰鬥力,還是明顯不足。無法與鬼子的精銳師團進行正面對抗。

所以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王志兵的身上。他的部隊正在往泰安地區挺進,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小鬼子的干擾。

特別是齊魯大地亂作一團之後,鬼子立馬就改變了策略,不再妄想輕易吞下這支精銳部隊,而是採取了邊退邊阻擊的戰術,延遲190軍的進攻。

敵我雙方打打停停,交戰並不算太過激烈。

小鬼子的目的就是遲滯溫三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以便自己掌握更寬廣的土地。

在這期間,已經有好幾支團級以上部隊投降了小鬼子,他們控制的地盤也自然落入了鬼子的手中。

包括當地資源,以及老韓早就儲備下來的物資,還有老百姓手中的為數不多的糧食,都落入了小鬼子的手中。

對於這些投降鬼子的部隊,以及相應的指揮官,各方勢力都進行了通報批評,並對這些投降鬼子的漢奸釋出了清剿令。

國府方面的反應也是相當的激動,一連發了多篇小作文,怒斥那些不顧國人生死,向鬼子投降的軍官。同時極力呼籲各級將領響應國府的號召,與鬼子血戰到底,保護好華夏大好的河山。

看到國府這一系列的操作,溫三卻是不屑一笑。要不是他們把事情想太過簡單,局面怎麼會糜爛到這種程度。

按照原史的發展,老韓早在38年初就應該被國府給幹掉了。這個時間段裡,鬼子已經控制了整個齊魯地區。

而國府方面,正在對常沙城進行焦土政策,以阻止鬼子的進攻。

由於溫三團體的強勢崛起,鬼子的侵華程序產生了變化。至少齊魯地區,還有大片的土地控制在我們自己人的手中。

溫三已經給王麻子下令,讓那些倒向自己一方的將領收緊自己的地盤,嚴密防守鬼子的進攻。不給小鬼子鑽空子的機會。

與此同時,191軍也分成了三路,快速往膠東方向突進。除了控制更多的地盤和城市之外,也能及時解除一些鬼子的威脅。

泰安礦區外的戰鬥,算是比較激烈的戰場了。

溫三時刻都在查詢這邊的戰報,同時他也擔心佔領泰安城的鬼子過來增援,那麼柴勇、王國華、徐成華等人的壓力就會一下子變大很多。

或許他們能憑藉早前構築的防禦工事撐到王志兵的前鋒軍到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產生極大的人員傷亡。

這是溫三不想看到的事情。

柴勇的特戰旅可是他的心肝寶貝,但遊擊大隊也是好不容易才發展起來的。他們在正面戰場上的實力雖然不夠強,但是起到的作用卻是一點都不能忽視。

因為游擊隊能覆蓋的區域很寬,甚至能在鬼子佔領的腹地自由活動。打擊鬼子補給線的同時,還能收集很多有用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