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朱婉芳的少女心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婉芳家住的公屋邨叫模範邨,因為是全港第一個規劃的屋邨,所以層高比現在的很多房子都要高。
足足有三點五米左右。
既然有這個模範邨打底,往後一直到七四年九龍西的愛民邨都是這種層高。
迫於狹小的居住環境,很多市民就在半空加裝一層閣樓,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家族成員居住。
也因此,其實很多公屋居民都沒有自己的家庭廚房以及衛生間。
絕大多數的居民都是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
他們無論是打水還是上廁所,都要前往連線兩翼的中間連廊處的公共洗手間。
而這種低樓層的公屋大廈,每層樓至少有三百名住戶。
而廁所男女加起來一共就六個廁位。
這麼多人共同使用三個男廁位和三個女廁位,以至於居民常常會在廁所門口排起長龍陣。
這樣的衛生條件可想而知。
廁所狀況極差,汙穢不堪,所以很多人上個廁所時都得先帶著報紙鋪在地上,這樣才能踩得下腳。
洗澡也是同樣的概念。
香江是海邊城市,空氣溼度比很多城市都高,
特別是在溼熱的夏季。
如果想洗個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一層樓只有十幾個淋浴龍頭。
每晚六點至七點是洗澡的高峰期,經常是幾十個人排著長龍等著進浴室。
一些年輕的女孩子只能到晚上十一點相約一起去洗澡,還要輪流守著浴室門口,防範有人偷窺。
香江目前擁有將近六百萬人口。
而居住在這種狹隘公屋樓的人就佔了一百二十多萬,還有將近五十萬人口的居住環境比他們更差。
只能住在更加狹窄的棺材房,甚至是籠屋裡。
這還是有李紹安參與進去的香江,如果沒有他這個香江王深度干涉,那今天住公屋以及籠屋的人只會更多。
參照前世的香江就能得知。
七百萬人口住公屋的就佔了兩百多萬,還有兩百萬以上的居民是住在棺材房以及籠屋裡面。
有正常房子居住的市民,竟然不到一百五十萬。
之所以現在的香江有他李紹安存在還會這樣,也有一部分歷史因素。
隨著香江經濟越發繁華,每年北邊都會湧入大量人口移民過來。
原本港府在八二年時就想立法限制這些移民,可在李紹安的干擾下,法案並沒有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