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你最最最厲害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汪精衛以給西南聯大師生訓話為由,偕陳璧君、陶希聖、周佛海等人坐飛機離開重慶飛抵昆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陶希聖作為國民黨著名的歷史學家在西南聯大發表演講,言談中表示對抗戰局勢感到悲觀,引發了聯大師生的強烈不滿。
令聯大師生沒想到的是,汪精衛後來的作為更讓他們無法接受。汪精衛一行人於十二月二十日飛抵河內,二十二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第三次對華政策宣告,二十九日,汪精衛在河內發豔電響應,宣稱願以近衛文麿提出的“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三原則和日本談判,公開投敵。
汪精衛的宣告剛一發出,就引起了聯大上下的極大憤慨。在一片滔天罵聲中,西南聯大的師生送走了動盪的一九三八年,迎來了前路未卜的一九三九年。
因為汪精衛的叛國,西南聯大一千〇一十九名學生聯名致電jjs聲討汪精衛的叛國行徑:“……汪逆兆銘,通敵投降,訊息傳來,舉國發指……乃汪逆以中樞重寄,忽發為此極狂悖荒謬之行動,喪盡天良……”
山河飄零,汪逆投敵,昆明學人心頭悲憤無比。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一日,西南聯大與雲南大學等大中學校師生一齊走上昆明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火炬大遊行。“三劍客”跟廖燦星、楚青恬、梁緒衡都走在遊行的隊伍之中,跟同學們一起高舉火把,一邊走一邊大喊:“打倒漢奸汪精衛!”一團團躍動的火焰照亮了一張張年輕的臉,一支支火把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流淌成一條光閃閃的河流。
火炬遊行沒過幾天,聯大張貼出了第123號佈告,佈告上的內容讓師範學院新入學的同學們都犯了大難:
佈告
第100次常委會修正和透過師範學院草擬的該院學生領受膳食津貼之原則及辦法,學校每月給每一學生津貼7元,伙食以學生在該院指導下自辦為原則。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六日
從一九三八年年初到年尾,法幣通脹了將近一倍,購買力大大下降,而且一月較一月更為嚴重,年初時聯大的同學還闊氣得很,每月只要七元就能天天吃肉吃雞蛋,每星期打牙祭的時候還可以吃雞吃魚。然而到年尾的時候,七元錢勉強可以每週吃一次肉和蛋,此時在昆明隨隨便便去小飯館吃一餐就要好幾角錢,若是去昆明城裡數得上名號的大酒樓,只吃一頓飯收你七元也並不稀奇。
聯大的同學們也是有窮有富,有的同學家境殷實,到聯大來的時候帶了不少“盤纏”,加上法幣和雲南本地貨幣“老滇票”的比例是一比十,自然是出手闊綽得很。早餐去咖啡店,喝牛奶吃荷包蛋和西式甜點,中午去酒樓大魚大肉,晚餐跑到基督教青年會吃西餐,隨便花個五毛錢。飯費也就罷了,就連一天在這三個地方轉上一圈,交通費也要花上一塊錢。
然而這樣的人在聯大畢竟是鳳毛麟角,以大部分同學的條件來看,每天下館子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小部分經濟稍微優渥一點的同學選擇了三五結伴,自己在校外找廚子包飯吃,每月要花上七塊半到九塊錢不等,而聯大最窮的學生早上只能喝開水,午飯和晚飯就著辣椒醬啃大餅度日。
開學以後,聯大便開設了大食堂,在食堂吃飯就成了大部分的同學的選擇。大家每月繳六元給聯大食堂,一日三餐都在昆北大食堂解決。可食堂開辦沒多久,問題就暴露出來了,聯大師生眾多,食堂管理人員人手不夠,加之部分校工工作不負責任,導致聯大師生經常斷炊。所以聯大四學院的學生雖然有食堂,卻也是飢一頓飽一頓,吃飯難的困境跟師範學院不分伯仲。
就在師範學院伙食自辦的佈告貼出的第二天,一張啟事悄悄貼在了佈告的旁邊,啟事用毛筆寫在雲南竹紙上,筆鋒遒勁有力,絲毫不遜色於聯大布告上的字跡。
“群社”伙食委員會招募啟事
為解決聯大同學日常伙食問題,“群社”決議自辦伙食委員會,現招募會員,每名會員每月繳納會費六元,會費將盡數用於聘請廚師、採買材料等,伙食委員會負責提供會員一日三餐。伙食委員會以餐桌為單位,一桌推選一人成為伙食委員會委員,每月重新推選一次。伙食委員會委員負責監督膳食採買與製作,用餐地點為昆北大食堂。
有意加入會員的同學請於一月三十一日之前至訓導處生活指導組報名,報名人數以一百人為限,滿額截止。
“群社”伙食委員會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
雖然“群社”的成員仍在招募中,“群社”尚未正式成立,然而陳確錚卻下定決心要儘早解決同學們的一日三餐,他與“群社”的幾位地下黨同仁商議過後,便決定成立伙食委員會。隨後陳確錚即刻便去訓導處報備,在爭取到了昆北大食堂的使用許可後,陳確錚就立馬張貼啟事,開始了伙食委員會的招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