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張澤與周博濤交談(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澤見周博濤有些拘謹和小心翼翼,給他倒了一杯茶水。
“喝口茶。”
周博濤道謝接著茶盞,喝了一口,茶香四溢,口齒生津。
忍不住感慨道:“這樣的雨天配上這樣好的茶水真是一樁雅事,大人好雅興。”
張澤抿了一口茶水,眼裡帶著笑意,“天公作美,讓我等多逗留寶昌寺一會兒欣賞這春日的雨景。”
周博濤猶豫了一瞬,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大人,學生想幾個問題請教大人一二,不知是否方便?”
周博濤的疑惑和糾結張澤都注意到了,眼下下著雨,不過是回答幾個問題,不算什麼大事。
而且,這位叫周博濤的學子言行舉止皆有禮有節,不是一個孟浪不守禮的人,和這樣的人多說幾句也無妨。
“自無不可,你有什麼疑問?”
“孔夫子曾言“君子不器”,學生初讀時的理解是君子不是器物,進學幾年後再讀的理解是君子不止是器物。
此兩種想法,卻沒辦法真正讓學生放下思考,反而越發有些迷茫,還請大人指教。”
張澤看向周博濤,目光柔和,語氣裡少了兩分疏離。
“學無止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能夠不斷地讀書思考,所思所想必然會根據自身學識的增長有所變化。
從你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你是一個好學有上進心的人。
那麼,本官問你,君子不器,何謂器?”
周博濤略想了想,“器者器物也。”
張澤拿起桌上的茶盞,道:“此乃茶具,它的作用是?”
這次周博濤沒有猶豫,直接開口,“盛茶湯。”
“然也,若無茶,雨水是否能盛?”
周博濤眼睛一亮,“可!”
張澤眼裡的笑意加深,“那麼,你現在有新的想法了嗎?”
周博濤興奮道:“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具一般,單是茶盞這種器具便有多種用途。君子應該在器物之上,不拘泥於一種用途。”
“不錯。君子習得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些都是增長君子各方面的才能。
普通的器具尚且能夠一物多用,君子習得這麼多學識,更不應只拘泥於區區方寸之間。”
周博濤只覺得豁然開朗,縈繞在心間的鬱氣得到疏解。
他現在只覺得鬥志滿滿,恨不得立馬再戰鄉試。
他的才華要得到施展最好的方式就是科舉入仕,就像通判大人一樣。
“多謝大人,令學生豁然開朗,以前縈繞心頭的不解去了許多。”
張澤欣賞地看向周博濤,“不過是舉手之勞,你還有什麼疑問?”
張清韻、張清彤早就知道自家弟弟讀書厲害,從他不過才上了不少的學堂,就能回來教她們讀書識字,她們就知道了。
只是,自從弟弟去了荊州書院求學,他們姐弟聚少離多,弟弟成長到了什麼地步,她們卻沒那麼清楚了。
時隔多年,再次聽到弟弟講解,兩人一下子又找回了兒時的記憶。
不愧是她們的弟弟,真是厲害得緊。
周博濤沒有猶豫,繼續提問:“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何解?”
張澤緩聲道:“儘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儲存自己的善心,養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度,只是修身養性等待天命,這就是確立正常命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