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將水泥做出來,本官賞五十兩金。”

泥瓦匠們包括見識過大世面的喬三爺都驚呆了,“這,大人,這是真的?”

張澤目光堅定掃視在座眾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知諸位誰願意做這第一人?”

喬三爺一輩子都和泥瓦打交道,驟然聽到水泥這樣的新奇物件只覺得不敢相信,可是對上通判大人堅定的眼神,從心裡湧現一股幹勁,“大人,草民願意一試。”

“喬三爺好魄力,給水泥方子之前,本官醜話說在前面,本官只是將水泥方子借給你三個月。

三個月後,無論成與不成,方子都要歸還於本官。

在這三個月內,你不得將方子洩露給其他人,當然和你一塊兒琢磨的人除外。”

“是,一切都依大人所言。”喬三爺毫不遲疑應下要求。

“喬三爺,本官給你三日的時間,挑出跟你一塊兒琢磨水泥的人,三日後,水榮會再次登門,帶你們去郊外的莊子上。”

喬三爺聽著張澤的吩咐和安排,越發覺得通判大人手裡的水泥方子是真的。

眼裡滿是狂熱和激動,恨不得現在就接過水泥方子。

忍了忍,很快控制了激動的情緒,朝著張澤拱手一禮,“是,大人。”

水泥,這麼重要的修建城牆的物資,張澤絕不允許,它出什麼意外。

因此,除了明面上由喬三爺負責,暗地裡張澤吩咐了水榮派手底下的人把喬三爺選定的人員的身世背景查了個底朝天。

城牆一事,暫時還不能開始,春耕卻迫在眉睫。

張澤決定帶著齊斌等人再次去陽石等地去實地檢視幾個縣令是否落實了自己安排的任務。

風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理好的,張澤十分清楚。

即使是前世科技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仍然要花數十年,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絞盡腦汁,方能將風沙控制在一個範圍內。

陽石几個縣的風沙情況不是特別樂觀,但是,現在若還置之不理,日後源柔府將徹底淪陷在風沙下。

越是艱難困苦,越要迎難而上。

他的冊子上整理的都是前世治理風沙行之有效的法子,即使一年沒辦法看到成效,那就三年、五年、十年……

張澤行走在陽石縣的田地間,鄭川膽小有膽小的好處,陽石縣內的田地旁都種上了防沙固沙的樹木、荊棘。

樹木大小不一,有的高大,有的還只是一棵幼苗,看著冒出點點嫩芽的樹木,張澤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鄭大人這事辦的不錯。”

鄭川在一旁,一臉緊張,聽到張澤的誇獎聲,緩了好一會兒,才露出喜悅的笑容。

天知道他這兩個月是怎麼過來的,帶著手底下的一群人日日行走在田間地頭。

嘴巴皮子都磨破了,官靴都穿壞了幾雙,天不亮就盯著縣裡的百姓挖樹、種樹……

除了齊家村,陽石縣其他地方的百姓並沒有親眼見過通判大人,更沒有聆聽通判大人的訓話。

他雖然貴為一縣之長,但,常年都待在縣衙和治下的百姓並不熟悉。

百姓對他提出的要種樹等事,完全是不相信,甚至陽奉陰違。

表面上答應了,等他們一走,又恢復常態。

一開始鄭川他們還沒有發現,還是師爺多留了幾個心眼,說動他再次去檢視一下情況時,才發現治下的百姓們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