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春獵後,必有夜宴。但是宴上的賞燈猜謎,卻因左藏捉襟見肘,不得已擱置。今年雖然不算太平,但去歲河朔三鎮復歸,剿滅叛賊,收復長安,且藩鎮及藩國都受邀而來,因此各司都是絞盡腦汁的準備。

宴上的珠燈,都是請工匠特意製作。一盞盞的從門口一路擺到御座下。東席是天家貴胄宗親,西席則是三公九卿和藩國使臣。兩處各有賞玩地,皆設有筆墨紙硯,酒至興處,可題詩作賦或即興做燈謎。

按照慣例,第一輪眾臣先敬君王。然而眾臣剛剛敬完,只見藍仙人起了身,走到殿中站定。他身穿鶴氅,頭戴華陽巾,一甩麈尾。

“小道賀陛下。”藍仙人笑眯眯地道,他頓了頓,接著開口,“小道適才在清淨處打坐,見靈鵲同聚盤旋,知是祥瑞。掐指一算時,又見東南處有七彩祥蓮乍現。如今見到小殿下,終於知曉這祥瑞從何而來。”

看著眉飛色舞,口若懸河的藍仙人,裴皎然微微挑唇。這人胡謅的本事,還真是叫人佩服。

話音甫落,魏帝忽地一哂。神色依舊從容淡定,“是朕的孫女發現了祥瑞。”

“那便是了。殿下她是碧霞元君座下的玉女轉世,也難怪能引來天降祥瑞。”藍仙人面上笑意更深。

在坐的三公九卿之屬,哪一個不是人精中人精。半大的孩子,哪裡能發現什麼祥瑞不祥瑞的。擺明了是有人刻意引導,但又投君王所好。君王未必是相信半大的孩子不會騙人,只是覺著祥瑞寓意好,也沒去深究真假。

眾人眼觀鼻,鼻觀心,皆笑著恭賀起魏帝來。坐在裴皎然對面的賈公閭抬首望向她。

察覺到賈公閭的視線,裴皎然舒眉莞爾。

在眾臣連番敬酒之下,魏帝不由多飲了幾杯,面上已有微酣之色。卻見吐蕃使者起身從人群中走出,連忙起身走到一旁,作勢要去猜燈謎。

領會了君王的意思,張讓見狀連忙示意內侍去攔,又跟著說了幾句湊趣的話。張羅宮人點燈奉物,眾臣也跟著去猜燈謎。竟是將那吐蕃使者晾在一旁。

“大魏皇帝陛下,本使代表吾王向貴國求娶一位天朝公主。”吐蕃使者再度朗聲道。

這聲落下後,原本聚在一起猜燈謎的君臣齊刷刷地回頭看向,珠燈下的吐蕃使者。

“求娶公主?”魏帝移目看向他,眼中有意味不明的光,“可朕沒有適齡的公主。”

“只需要是天朝公主。譬如像這位女郎一樣美麗聰慧的。”吐蕃使者抬手指向了裴皎然。

眾臣皆是一愣。

有人禁不住出言笑道:“貴使,這位可不是我朝公主。乃是我朝中書侍郎。”

“竟然不是公主麼?那麼大魏皇帝陛下你可否冊封她為公主,我們可汗需要這樣的公主成為王妃。”吐蕃使者一臉肅色。

被拋到議論中心的裴皎然,睇了眼吐蕃使者,語調淡淡,“想來貴使你是吃不慣我朝美食,水土不服。以至於糊塗到這種地步。”

“你什麼意思?”吐蕃使者迷茫道。

“天家血脈,豈容冒充。再者我是大魏中書侍郎,若為公主遠嫁,你付得起代價麼?”裴皎然輕哂一聲,“別忘了百年前,你吐蕃侵犯河西時。同樣被我朝中書令設計打敗,入長安送降書時曾經立誓稱臣。如今背信棄義,還妄想迎娶我朝公主,實在叫人不齒。”

一上來就掀人老底,絲毫情面也不給,當真是霸道。熟悉裴皎然的,此時皆是一臉同情地看著吐蕃使者。這人怕是要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