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了水就能跑的車到底是火車還是水車這個問題,沒人定論。

舒陽和白眉都沒給它命名。

幹嘛要叫蒸汽火車呢?

這個時代它完全可以有新名字。

李二和長孫氏來到東宮的時候,一群孩子正大叫著快些,再快些!

因為這車起初是緩緩而行,後來嗚嗚嗚越來越快,直把一群皇孫貴胄給驚訝到了。

機關巧技對他們而言並不稀奇。

以他們的身份地位,什麼好玩的沒見過?

但這一塊炭,一壺水,就能讓這嗚嗚嗚滿院子跑,真的不多見。

材料太簡單了。

不需要靈石,也不需要法術,更不需要什麼陰靈在裡面打黑工。

“他不把東西呈給宮裡,卻送給太子,看來你猶豫的事,他也知道了。”

長孫看著一群孩子歡呼雀躍,心裡自然是喜歡的,只是對丈夫的猶豫起了幾分促狹之意。

“一家獨大不是好事,他既然有這份心思,直接跟朕說也無不可。”

李二是不會承認自己忌憚天帝廟勢大的,他是中州之主,怎麼會忌憚別人?

“一塊炭,一壺水,這種巧物確實奇妙,百姓日用著實方便,來往的商賈也大大省力。”

長孫並不避諱經商,她掌管後宮,也擔待著皇家的開銷。

事實上所有豪門大戶都不避諱,只是他們的身份地位不方便出頭,都是掛在自家僕人身上而已。

士農工商,這種等級制度只是安撫農民好好種地的藉口。

至於給商人的限制,那也是針對小商人,大商人捐個官,學著貴族把生意掛僕人頭上,他就不再是商人了。

而是士族,高貴計程車族。

“能把這筆賠本兒的買賣做成賺錢的買賣,只有白眉先生了!”

李二心裡盤算著收多少商稅,滿是感慨:“百姓日用,皆為聖道,白眉先生所為足以封聖,只是好勝心有些強。”

“確實如此,孫老神仙醫術不凡,在民間頗有聲望,白眉先生便做了那神藥。後又改良穀物,推進養殖,與尋了諸多雜糧的徐先生相匹敵。

彷彿在昭告天下,他一人便能搶過所有前輩的風頭。”

長孫聽到丈夫的評價,亦有些哭笑不得。

本來他們夫妻沒有多想,還是最近有人整理了翠微山的一系列舉動,從良種,農具,養殖,新藥,織機,道路……

這樁樁件件,每一樣都直指先輩,超越先輩。

有些先輩功德加身,入佛入道,還沒死,這就成了白眉和他們打擂臺了。

當然,白眉和舒陽是沒想這麼多的,但架不住別人腦補。

“好在他們不介意,但我這個皇帝也不敢輕易賜封了。”

夫妻倆說說笑笑,身後的屬官拿紙筆飛速計算,不一會兒就遞上了一份賬單。

那是鋪建鐵路的開銷。

帝后二人的歡聲笑語戛然而止,眼角直抽抽。

“這條路,也不是非建不可吧……”

半晌,長孫氏囁嚅著嘴角,打退堂鼓。

李二也沒了那副手握乾坤,掌社稷神器的霸氣。

被這筆開銷震得心痛。

大唐其實不缺鋼鐵,從民間的石鍋陶罐逐漸替換成鐵鍋,食物蒸煮變成煎炒就可以看得出,鋼鐵產量正在逐年增長。

按國法,鹽鐵銅都歸國有,任何人都沒得商量,只有山上人能享受少許特權,但也只是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