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西漠站是一個風向標(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不求我們的車能比對手快0.5秒,能只落後0.2秒的話就很好了。”不過從現今車況來看,雷之神似乎真的不再夢遊,找回了不少往日的競爭力。
“對今天在比賽中所取得的優勢,我一點也不驚訝。龍浩表現得很好,而我們的車在速度上也很強。
整支車隊的表現都很好,我們一直在努力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雷之神領隊杜目賽後說道。
當然,對一支志在爭奪總冠軍的車隊來說,僅僅一站的勝利不可能讓他們滿足——最近的一處試驗場正是本週“背靠背”的西漠大獎賽。
上賽季,龍浩在西漠以第七名完賽,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制於賽車的不給力。
而這回,在中海折桂後他沒有多少慶祝的時間,今早就將搭飛機去了下一個比賽地。
“我覺得西漠站會是一場艱難的比賽,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情況發生。誰都說不準到時候會是怎樣的格局,但從已經完成的三站比賽來看,我們的賽車還是有能力去爭取上領獎臺。”
中海大獎賽上紅虎顯然不是最快的。天南站包攬前兩名的他們只有一臺車完賽,魏魄度過了令人汗顏的一個週末。
但紅虎車隊方面認為中海大獎賽的結果並不代表他們在實力上已被對手們超越,排位賽和正賽的表現可能只是說明為了保護輪胎的“壽命”他們不得不在大部分時間裡“有所保留”。
紅虎車隊領隊霍諾安認為本隊只是受制於中海賽道的特性才沒能繼續特別是在排位賽中的良好表現,正賽中與領獎臺無緣也並不奇怪,但他並不認為紅虎會就此“下滑”。
“中海站這條賽道一向不是我們表現最好的地方。在這裡前輪的磨損總是高一些,對賽車前部的影響更大。還是等等看下週西漠站時情況會不會變化吧。”霍諾安顯然出言謹慎。
中海賽道總的來看確實會“放大”紅虎賽車的弱點,聶巍筆下的hu系列賽車一向“重尾輕頭”,而且奔雷引擎的極速缺失也讓安塞特和魏魄在中海的大直道上吃虧不小。
霍諾安同時暗示紅虎在中海大獎賽中“有所保留”,以保證賽車能更好地保護輪胎:“我們認為相比之下排位的重要性要低於對輪胎的保護。
賽車本身還是很快很快的,但它帶來的輪胎損耗也顯而易見,因此我們必須調整賽車的設定以確保輪胎的壽命。大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只是針對形勢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2213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聯賽賽季已經過去了3站比賽。
梟龍賽車存在的問題已是路人皆知,而彭賽奧在賽道上的表現也正在引來愈來愈多的質疑。
中海大獎賽賽後寧威和成風都對彭賽奧在賽道上的某些“防守動作”頗有微詞。與隊友段天才的直接對比想必也讓彭賽奧汗顏。
對此梟龍車隊領隊馬惠特已經“挺身而出”向媒體表示:彭賽奧很清楚自己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倍努力,同時馬惠特表示希望彭賽奧在賽道上“再硬朗一些”。
馬惠特坦言:梟龍和彭賽奧對目前的形勢都毫不避諱,還不會現在就“驚慌失措”。
“(彭賽奧)當然不會滿意上週末的表現。他還年輕,上個週末他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馬惠特說,
“我們還不能給他一臺飛快的賽車,而他要面對的是像段天才這樣能把現有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的人。
從車隊這方面來講我們要做的是更加努力,給一位天分極佳的年輕人全力的支援。
如果考慮到輪胎的因素,加上賽車的缺憾,以及比賽中很難駕馭的形勢變化,我認為我們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彭賽奧自己並不滿意,他也不應該感到滿意。”
馬惠特同時表示自己並不認為彭賽奧在比賽中阻止對手超車時的防守動作有何不妥,而且他還希望小將再強硬一些。
“我覺得他到目前為止還是過於謙讓了,應該再強硬一點。前兩站比賽他一直在彬彬有禮地放過想要超車的人,這一站他只不過稍微有所改變而已。
不能否認他仍是個年輕人,在一支大車隊裡效力會讓人對他期望過高。在這裡會引來更多的關注,隊友的表現又顯然比他更好。
小夥子面臨的壓力不小,中海站的表現顯然不能算是他本賽季最好的一次。”
紅虎車隊確信魏魄的比賽狀態不會受到諸多煩心事的影響。
魏魄在天南大獎賽被無視車隊指令的隊友安塞特奪走冠軍。
在中海大獎賽又遭遇一連串的離奇問題,排位賽遇到燃料不足,正賽與樂獅車手爾維尼撞車,最終因為車輪脫落退賽,並且被罰退後3位發車(西漠站)。
即便如此,紅虎車隊領隊霍諾安認為魏魄能夠從這些煩心事中迅速恢復。“他的狀態會很好的。”霍諾安解釋說,“他是一位堅強的車手,並且他的駕駛技術也非常棒。”
“我們為他制定的策略,效果還不錯。撞車很不幸,但之後的退賽更不幸。我們的目標總是讓兩輛賽車都能夠取得儘可能靠前的名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站比賽過後,圍場內唯一達成共識的是,紅虎、雷之神、奔麟和銀箭四隊形成了第一集團;但是對於誰能在本週末的西漠站脫穎而出,人們則繼續堅持觀望態度。
不僅僅因為就此前表現大家都各有亮點,還由於現在的比賽需要看賽道、看天氣,當然還有看輪胎。
中海站後,關於輪胎之於比賽週末的影響是否過大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撇開練習不說,從上週六排位“有效時間”大打折扣,就連安塞特都放棄了第三節排位賽,
到週日正賽中希望以不同策略博取好成績的車手顯得謹小慎微,不是被車隊要求“不要對抗(後面的賽車)”,就是問對方能否與前車一戰……
實際上,對路耐輪胎的種種爭議不是今年才有,去年前七站比賽冠軍被七位不同車手拿下時也曾有過類似情況,只是軟胎在中海世紀賽車場的“短命”又再觸動了那根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