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不留 “陛下,臣要彈劾一人……(第1/14頁)
章節報錯
青史不留 “陛下,臣要彈劾一人……
“陛下, 臣要彈劾一人。”
禦史中丞的聲音鏗鏘有力,叫人不可忽視。
“你要彈劾的是何人啊?”
宮漏聲穿透垂拱殿的九重紗帷,柳紳的笏板在晨曦中劃出一道冷光。
禦史中丞的紫袍被穿堂風吹得獵獵作響, 奏章上”結黨營私”四個硃砂字像四柄利刃, 直指端坐在蟠龍柱下的丞相蘇珏。
”啟奏陛下, 臣三日前所呈奏本字字泣血,丞相蘇珏自恃平南有功,其門下舉子佔今科及第者十之六七......”
聞言, 李安甫的指尖深深陷進金絲楠木的扶手。
他看著蘇珏用銀匙舀起半盞牛乳,素白的手指撫過招財油亮的皮毛, 彷彿朝堂上雷霆萬鈞的指控不過是簷角掠過的燕鳴。
太液池的荷花香混著龍涎香在殿中浮沉,卻壓不住禦史臺特有的松煙墨氣。
”......更兼私調漕糧賑濟江南, 實乃收買民心、圖謀不軌!”柳紳的聲音陡然拔高,驚得簷下棲鴿撲稜稜飛起。
蘇珏忽然輕笑出聲, 懷裡的貓兒跟著”喵”了一聲, 引得幾個年輕官員慌忙低頭憋笑。
李明月摩挲著玉扳指,目光掠過太子攥得發白的指節。
三日前柳紳的奏章還壓在紫檀匣底,墨跡被晨露暈開, 倒像是江南梅雨時節洇濕的窗紙。
那時安甫捧著新貢的君山銀針來請安,茶湯裡映著少年人慾言又止的眉眼。
”蘇先生。”
李明月的聲音驚破一室死寂,”禦史臺所言漕糧之事,可有辯白?”
蘇珏終於放下銀匙。
招財跳上鎏金香爐,尾巴掃過青煙嫋嫋的狻猊紋:”江南春汛沖毀官倉,臣不過是將太倉存糧暫借三月。”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賬冊, 絹帛展開時似有寒梅暗香,”這是各州縣出具的借據,請陛下禦覽。”
李安甫看著那捲賬冊在宦官手中傳遞, 難免想起去歲冬夜。蘇珏披著鶴氅在東宮講《鹽鐵論》,炭盆爆出火星時,他伸手拂去自己肩頭的雪。
那時賬冊就擱在青玉案上,墨跡未幹的借據疊成小山,蘇先生的手指被凍得泛紅。
”即便如此,也該先奏請聖裁。”
柳紳的笏板重重磕在青磚上,”丞相專權至此,置陛下於何地?”
殿角的銅壺滴漏突然發出清響,李明月望著漏箭上移的刻度,想起今晨太醫跪在龍床前說的”沉痾難返”。
而自己與長孫的孩兒出生已滿三月,,朝堂上對於太子之位的揣測暗流湧動。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今生蘇先生身體沒有像前世一般積重難返,反而是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他不知自己還能撐多久,若到時自己賓天,單憑安甫一人怕是無法壓制滿朝文武。
所以,李明月心裡有了一個呼之欲出的想法。
他要利用安甫對蘇先生隱匿的情意將二人緊緊綁在一起,以防日後有什麼不測。
恰好此時招財躍上丹墀,他看見太子李安甫猛地站起身,蟒袍下擺掃翻了案上的茶盞。
”平陽侯禁足半月,閉門思過。”
李明月的聲音像淬過冰的劍,”太子禦前失儀,同罰。”
李安甫的玉佩撞在蟠龍柱上,碎玉聲驚起更多飛鳥。
蘇珏彎腰拾起半塊殘玉,指尖輕輕劃過李安甫顫抖的手腕。
這個動作快得像是錯覺,卻讓李明月想起五年前,自己也是這樣握住王兄的手,接過那方染血的冀州王印。
……
梨花謝盡時,蘇府西跨院的垂絲海棠開得正好。
張懷瑾捧著新收的《南史註疏》穿過月洞門,正瞧見蘇珏半倚在藤榻上,指尖懸著半塊松子糖逗弄池中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