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正品(一) 楚雲軒將再獻……(第1/5頁)
章節報錯
明德正品一) 楚雲軒將再獻……
楚雲軒將再獻人牲的訊息一經傳出, 舉國震驚,九侯緊急趕往長安。
不過所謂九侯,現在就剩下八侯而已, 而實際入長安進諫的只有冀州, 荊州, 揚州,徐州四位諸侯罷了。
其餘者,隔岸觀火, 明哲保身。
行進路上,四人不約而同, 在進長安城前一夜秘密碰頭。
“諸位,陛下大行祭祀, 以消天災,諸位如何看?”
首先發話的是揚州王, 他看了一眼李元勝, 希望他能跟著說上幾句。
冀州總鎮南方,大大小小二百路諸侯郡縣皆在李元勝的管轄之內。
加上冀州氣候濕潤,水系發達, 陛下登基以來,冀州王不但派兵參與徵戰,還供給了絕大部分的糧草,每年上貢金銀珠貝更是在九侯之首。
如今,冀州之地經濟發達,風調雨順, 是實力最雄厚的一方。
但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陛下最為忌憚的就是冀州。
這些年,冀州大大小小出了多少事, 也是讓人心驚。
不過,冀州王有一點倒是讓他們羨慕,那就是子女無恙。
誰曾想過,他們在不惑之年痛失親子,親子還死的不明不白。
說到底,他們還是最怨恨陛下的。
但能把怨恨直接對準陛下的,目前也只有老夥計高珙。
可惜,這次聚首,老夥計高珙不能參加了,還落得那樣的下場,實在讓人嘆惋。
憑心而論,他們佩服高珙的勇氣,卻做不到高珙的決絕。
他們牽絆太多,生死,親族,百姓,無一不在拉扯著他們的理智和底線。
然而自從親眼目睹了那場祭祀,他們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沒準哪一天他們也會步了高珙的後塵。
到那時,他們又該如何呢?
四人思緒良多,竟是沉默了大半晌。
夜深人靜,還是荊州王開口打破了這份沉默。
“依我看,我們還是上書勸諫陛下好了,既行了勸諫之責,又免了陛下的當廷斥責。”
荊州王向來有什麼說什麼,而揚州王則訕笑一聲,道:“也倒是,自打陛下信奉神明以來,什麼興建各種祭臺,恢複人牲祭祀,烽火戲諸侯,推恩令,哪一件不是有害無利,再這樣下去咱們怕是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
說罷,揚州王繼而又轉向徐州王,問道:“徐州王,你怎麼看”
徐州王沉吟良久,說道:“依我看,陛下興建鹿臺,大辦祭祀,徵收的稅貢幾乎翻了一倍,百姓奴隸淪為勞役者更是不計其數。這到底是天將譴之,還是人將反之,誰也不敢多說什麼,但事實究竟如何,咱們都心知肚明。”
李元勝點頭贊許,接著說:“徐州王所言有理,我們幾個畢竟不在長安,有些事也不好下定論,但祭祀人牲之事,卻不得不勸。”
荊州王不屑道:“什麼陰魂不散,什麼天怒人怨,我可不信承文將軍那一套,什麼天災不天災,我看陛下是失去理智了,僅僅憑幾塊破龜甲就要再獻人牲,簡直荒唐!”
“荊州王,請慎言!”李元勝出言提醒,又起身看了看房外,得見四下無人,這才繼續道,“隔牆有耳,即便心裡那般想,也不該說出來。”
“那冀州王倒是說說,咱們到底該怎麼做?”
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個結果,荊州王不耐煩起來。
“勸還是不勸,怎麼個勸法,趕緊拿個主意才是。”
“就依荊州王所言,上書勸諫。”
想了又想,李元勝如此開口。
揚州王嘆了一口氣,說道:“各位,別忘了,我們身後還有百姓,輕易不敢妄動。”
四位諸侯面面相覷,各自在心中盤算自己的主意。
今夜過後,四位諸侯便各自回程,靜待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