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長絕一)

月色如水, 照耀著胡地綿延。

在金元鼎和太子的支援下新政令得以頒布實施,然而新政令大大限制了貴族的既得利益,他們紛紛站出來阻撓;普通民眾雖心向自由,卻畏懼強權, 猶豫不決;更有外族勢力虎視眈眈, 伺機而動。

太子雖出手彈壓, 但收效甚微,許多貴族不過表面應承, 實際上還是我行我素, 根本沒把新政令當回事。

所以明眼人都很清楚, 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楚越也深知,要打破舊有秩序, 必須先從思想上改變胡地的人。

所以這些日子她四處宣講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 鼓勵胡地的百姓追求更好的生活。

同時,她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如發展農業、手工業,促進商品流通, 增加稅收以支援軍事建設。

她還倡導建立軍隊,加強訓練, 提高戰鬥力, 以抵禦外敵入侵。

此時的楚越剛有機會歇息片刻, 可不知怎的, 她只覺得耳邊吵鬧異常。

什麼端正?什麼堂弟?什麼風骨?

怎麼有人說話?

然而之後的一聲“聞瑾”, 徹底讓她明白了什麼。

她大約是發了夢,夢裡她成了韓聞瑾韓大人。

楚越記得, 那位韓聞瑾韓大人生在文學世家,長於公卿門第。

他的父親韓仲遠, 乃是第一史官,一生致力於記錄國家大事,秉持公正之筆,不為權勢所屈。

這是一個春日的清晨,陽光透過雕花木窗,灑韓書桌上,金色的光斑與桌上散落的竹簡交相輝映。

彼時還是孩童的韓聞瑾正低頭翻閱著父親精心編纂的史書,眉宇間透露出超越年齡的專注與沉思。

突然,一陣沉穩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韓仲遠身著素袍,緩步而入。

“聞瑾,又在看史書嗎?”韓仲遠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帶著幾分父親特有的慈愛與期待。

韓聞瑾抬頭,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父親的敬仰,恭敬地答道:“是t的,父親,孩兒正在學習您編纂的史書,希望能從中領悟到史官的責任與使命。”

韓仲遠微微一笑,走到書桌旁,輕輕撫摸著那些泛黃的竹簡,眼中閃過一絲懷念與自豪。“聞瑾,作為史官,我們的職責重於泰山。

歷史是歷朝歷代的記憶與根基。作為史官,我們不僅要記錄下每一場戰爭的勝敗、每一次政策的變遷,更要捕捉到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微小細節,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啟迪智慧的故事。”

他轉身,目光深邃地望著韓聞瑾,繼續說道:“然而,記錄歷史並非易事。它要求我們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敏銳的觀察力,更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品格。因為,史官之筆,既能頌揚美德,也能揭露罪惡;既能傳承文明,珩能警醒後人。”

韓聞瑾聽得入神,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父親,孩兒明白了。作為史官,我們要以公正之心,記錄真實之史,不畏強權,不懼壓力,讓後人能夠透過我們的文字自查自省,不重蹈覆轍。”

韓仲遠滿意地點點頭,眼中滿是欣慰。“聞瑾,你能有此覺悟,為父甚感欣慰。

但記住,史官之路,並非坦途。它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偏見與謬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更加忠實地履行我們的職責。”

言罷,韓仲遠從袖中取出一卷珍貴的古籍,輕輕放在韓聞瑾面前。“這是為父珍藏多年的《春秋傳》,你且拿去研讀,定能有所收獲。”

韓聞瑾雙手接過古籍,如同接過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楚越深知,從這一刻起,她的人生開始與韓聞瑾交融。

歲月流轉,韓聞瑾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逐漸長大。

他文采過人,風流倜儻,乃是當世的翩翩公子。

但命運弄人,新朝初立,他的父親卻死於非命。

後來,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也進入朝堂成了史官。

他以筆為劍,以心為燈,是那般的從容與瀟灑。

楚越欣賞他,敬佩他,此刻也成了他。

……

絲竹聲聲,香味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