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朱楨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事實上,朱元璋在整個鄱陽湖之戰中,都保持著又敏銳又堅定的態度。妄言投降者都被朱元璋拉出去砍了,在所有的將領兵士面前,他都保持著一副穩操勝券的姿態,但是實際上,他也沒底。他能贏陳友諒,能坐上龍椅,可能確實有僥倖和氣運的關係,但是,這也許就是天意,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吧。

朱元璋憋了這麼多年,沒有跟任何一個親近的人說過這些。這是獨屬於洪武皇帝朱元璋心中的軟弱和不自信,在諸位功臣面前,他鼎定乾坤,運籌帷幄。在親人面前,他如同一座山,擋住了所有的風雨。只有今天,來到了曾經陳友諒的老巢,他才跟自己家的六兒子說出了心裡話。

隨後,他先倒了一杯酒,撒在地面,又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

“父皇,您這是?”楚王朱楨不解地看著他。

“咱敬陳友諒一輩子,希望下輩子他還能跟咱鬥上一鬥。也敬當初死去的將士們,咱感激他們。”

朱楨有些不懂。

“父皇,您和陳友諒可是對手啊,難道,您就不恨他麼?”

朱元璋卻笑了。

“六子,你平時最喜歡書畫,那咱問你,倘若一個人畫了一幅畫,是流芳百世的水平,那你會怎麼對他?”

朱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自然是向他請教,奉他為座上賓。然後跟他交流心得,真心地讚美欣賞。”

突然間,朱楨好像察覺到了什麼。

“父皇,您的意思難道是?”

“對!咱對陳友諒也是這個態度,咱不僅不恨他,反而是惺惺相惜。只不過,你們的惺惺相惜是互相稱讚,而咱和他的惺惺相惜,是必須得分出一個勝負。陳友諒為人雖然暴躁多疑,也不算忠義,但是他能在那亂世中稱王稱霸,那就是他的本事。咱也佩服他。”

朱楨只覺得,他今天才算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的父皇。一代開國皇帝,功業千秋,同時也成為了朱元璋的假面。他也是個普通人,他也會怕,也會懦弱,也會有僥倖。可能這樣,他才算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一個被神話了的帝王。他也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只好給朱元璋盛了一碗蓮藕排骨湯。

“父皇,那您喝碗湯吧,這蓮藕排骨湯可是武昌人最喜歡的,應該也是陳友諒最喜歡的湯。”

朱元璋:“……”

不過他還是沒有拒絕自己家兒子的一番好意。端起蓮藕排骨湯一飲而盡。隨後他又起了朱楨。

“六子,咱聽說,陳友諒的墓還是在武昌的吧,現在怎麼樣了?”

朱楨沉思了片刻回答道。

“當初陳友諒的太子陳善兒被父皇擒獲斬殺,陳友諒也死在了戰場上。張定邊和陳理帶著陳友諒屍首回了武昌,然後按照帝王規格下葬。不過,沒多長時間父皇你們就攻陷了武昌,這武昌城裡,陳友諒的親信都跑了個精光。一開始還偶爾有人能去祭拜一下陳友諒。但是後來咱大明建立,陳友諒的墳墓直接就被廢棄了。前幾年,我擅作主張,給陳友諒的墳墓修繕了一下,還請父皇不要怪罪。”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

“咱怎麼會怪罪你,咱還要說,你這個事情做得很好,很對。要不然咱也打算出錢,給陳友諒的墳墓修繕一下。既然你知道陳友諒的墳墓在哪,下午就帶咱去看看吧,咱想要去看。”

朱楨也沒料到朱元璋會這樣說,但是想想也可以理解。一個被朱元璋奉為對手和知己的人,自然值得朱元璋親自去看看。只不過不是祭拜罷了,因為朱元璋身為皇帝,只能祭拜祖廟和天地。哪怕再欽佩陳友諒,也斷然不會祭拜他。

“那父皇,咱不去檢閱一下武昌的軍隊?您老人家不露個臉,給將士們講兩句?”

“去,都去!咱先去陳友諒墓看看,然後就去檢閱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