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給大師多加幾盤菜(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元璋和姚廣孝瞎扯了許久,從自己當初在皇覺寺的經歷,扯到了自己如何禮敬出家人。而姚廣孝也是一通天南海北的胡吹加上恭維,只能說朱元璋說什麼他就接什麼,可以胡說八道,但是卻不能讓話題停止。這一聊便忘記了時辰,轉眼之間,已經是日暮西垂。
朱元璋抬頭看了看門外的殘陽,正透過門窗灑落血色在二人身上。於是朱元璋笑道。
“時候也不早了,按理說朕不應該打擾大師這麼長時間,但是奈何朕和大師一見如故,聊得興起,也算是相見恨晚了。”
姚廣孝急忙陪笑。
“哪裡哪裡,能與皇上攀談,研究佛法,實在是貧僧三生有幸。”
朱元璋站起身,舒展了一下身子,坐得久了,倒是有些疲乏。
“大師啊,既然天色不早了,那咱就想最後再問你幾個問題。”
姚廣孝一臉認真。
“皇上請講,貧僧自當知無不言。”
朱元璋轉過身,首先甩出了一句。
“佛家說人有輪迴,一切皆是因果。那朕平生殺戮無數,是不是也算種了惡因,以後是不是會結出惡果?不能和所愛之人再度聚首。”
姚廣孝一改剛才不正經的樣子,轉動起佛珠。
“皇上雖然殺人無數,但是卻是為了創造出一片新山河。佛家只是指引人向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和紛爭,這是在所難免。皇上功過,自有上天斷定。無需糾結於心中。不過貧僧還是要規勸皇上,上天有好生之德,平日裡還是應當多行善事,殺開殺戮之端。因為有時候的業報,並不只是在自己的身上,也可能會連累身邊的人,貧僧覺得皇上乃至情至聖之人,自然不願意上天降罪於身邊之人。”
朱元璋先是點了點頭,隨後雙眼微眯,露出一絲耐人尋味的笑容。
“那倘若出家人犯了殺孽,還是血流成河的殺孽,以後又會如何呢?”
姚廣孝聽到這話,心臟直接慢了一拍。他明白,無論之前說了多少廢話,還是無法完全消除朱元璋的懷疑,自己如今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佛經有云,佛門弟子如果造了殺孽,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受油烹割舌之刑罰,不入輪迴。”
朱元璋突然湊近了他。
“那大師怕不怕?”
姚廣孝直面著朱元璋,卻依舊面不改色。
“怕!當然怕!貧僧怕佛祖不會原諒我,更怕不入輪迴,便吃不到那些可口的齋飯,看不到這花花世界,芸芸眾生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
“行,但是這是朕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何大師之前沒有跟隨太子留在應天,反而要來到北平呢?”
姚廣孝眼珠一轉,便回答道。
“貧僧在應天出家多年,看倦了應天的風景,自然也想出去走走。更主要的是,太子和皇上都是日理萬機之人,貧僧才疏學淺,難堪大用。倘若留在應天,既做不得官為皇上太子分憂,又難以耽誤皇上太子時間,講經佈道。”
只能說姚廣孝說的是有理有據,讓心思縝密的朱元璋也挑不出毛病。
“那大師覺得,朕這四兒子燕王朱棣是個怎樣的人?”
“燕王年輕有為,英武不凡。而且心思縝密,治理封地有方。實在是當世的英才,都是繼承了皇上的優點。”
朱元璋微微一笑。
“那既然大師覺得燕王如此完美,那您覺得,他能當得了皇上麼?”
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姚廣孝直接哈哈一笑。
“當不了,絕對當不了!貧僧之前說過,以後的大明,需要的是仁治,燕王本質上還是屬於武將。論治國和威望都比不上太子。大明已經不需要第二個馬背上的皇帝了。所以依貧僧之見,燕王最適合的,就是當大明的一把利刃,奉天子之命,保家衛國,開疆拓土,才是他最擅長的事情。”
很顯然,朱元璋對這個回答很滿意
“那咱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就是有關大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