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朱棣,朱元璋就陷入到了思考之中,他這些兒子,要是論起打仗,朱棡和朱棣肯定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這是不算朱標的前提下,朱標這小子打仗的鬼點子太多了,不過還是以治國為主吧。朱棡身上的血性朱元璋倒是挺欣賞,但是這臭小子確實脾氣差了點,也不太能忍。萬一要是犯錯,那可就是大錯了。

至於朱棣麼,作為最像朱元璋的兒子,他能屈能伸,張弛有度。這一點從後世他造反前夕也能看出一二。能在朱允炆派來的人眼皮子底下造兵器。更不惜自己跑進豬圈裡裝瘋賣傻,確實也算能屈能伸了。而且他還經過徐達的親手調教,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完美人選。畢竟,朱棣可還是朱元璋自己的皇子。忠誠度方面還是要勝過其他武將的。

但是沒想到,朱元璋還沒說什麼呢,徐達卻搖了搖頭。

“燕王朱棣,我確實覺得不是最佳人選。”

湯和聽到他的話有些迷茫,常遇春更是直接開口。

“老徐,人家都是幫自己女婿說話,怎麼到你這裡反而踩起自己女婿來了?咱女婿也就是還要治國,要不然我都想保他上戰場了,這小子打仗的鬼點子可不是一般的多,也真是文武雙全,多少年都難遇的奇才。”

朱元璋看向徐達,他知道徐達一向老成持重,不會無緣無故說出這種話。

“沒事,老徐,你說說你的顧慮。”

徐達慢慢地點了點頭。

“最重要的,還是年輕啊!就像咱之前說的,這打仗可是要靠經驗的。燕王雖然在北平也打過不少小型戰役。可是那畢竟不是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敵人決戰,怎麼能相比?他還是有些年輕,我雖然將我的經驗傳授給她,但是畢竟不是他親自經歷過的,還是差了些。咱大明現在和蒙古人的仗可還沒打完呢,萬一真有一個不慎,局面反轉,被動的就是咱們大明瞭,所以這選人統兵之事,可得慎之又慎啊!”

常遇春直接不耐煩了。

“那你說怎麼辦?現在又沒什麼合適的人,湯和要回鄉,你還要養傷。李文忠、鄧愈都沒了。沐英守著雲南,身體也不算好。現在馮勝、傅友德倒是能撐一陣子,可是他們也老了啊,十年之後,咱大明豈不是無將可用了,到時候怎麼辦?咱們幾個老傢伙從棺材裡爬出來?”

常遇春一番話確實是話糙理不糙,雖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對於文武人才的培養,確實還是每個王朝的根本。文官方面,有了朱標改良的科舉考試,人才也算是絡繹不絕。只有武將,需要靠生與死來洗禮,方能成為一代名將,而且還要考慮忠誠度的問題。畢竟萬一人家手下兵多了,自己也能打了,下屬直接給他把龍袍披上怎麼辦?這種事情,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啊!所以朱元璋對武將的態度,真可謂是異常小心,既用著,也防著。

“其實我們都忘了,還有一個人也挺合適!”

湯和突然說道,朱元璋急忙詢問。

“誰?”

“您的大侄子,咱當初的洪都大都督,朱文正啊!”

朱元璋眼前一亮,這小子確實可以。當初洪都一戰,直接打服了所有人。而且無論是年紀還是出身,都相當符合標準。卻沒想到徐達笑著搖了搖頭。

“朱文正只能當個後備人選。畢竟他當年在洪都打的是守城戰,雖然打得漂亮,但是守城戰和戈壁攻防的差別還是太大,而且他也這麼多年都沒有再上戰場了。”

常遇春看向朱元璋。

“大哥,那您後來怎麼沒讓這小子挑大樑啊?跟我們去歷練歷練也好啊!”

朱元璋直接氣笑了。

“那混小子,咱一給他派活他就推辭。就說洪都一戰打完,他這輩子都不想上戰場了。這當了個藩王,直接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每日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流連花叢。咱聽說他娶了十幾房小妾,兒女都數不過來了……”

湯和也聽樂了,直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