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等你當上皇帝,封他個什麼首輔大臣,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什麼名還能比這個更大?難道這禿驢還想當皇上不成?”

“對他來說,還是不夠!他要的是,能夠名垂青史,哪怕過去千百年,也依然有人能記住他的那種名。”

朱元璋依舊不解。

“那為什麼,只有老四能讓他名垂青史?”

“爹啊,您當年的那幫老兄弟,您覺得以後會有多少人被名垂青史?”

朱元璋竟掰著手指頭算了起來。

“按理說,立傳記的應該不多,但是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少說也得有個千八百人吧!”

朱標搖了搖頭,發揮了自己文青的本色。

“歷史是一條河,一直在向下流淌。這條河是用無數人鑄就的,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寥寥數人罷了,換句話說,也只有每個時代的天驕,才有資格被銘記。”

“所以,你是說這個和尚,真有那麼大本事,是當世天驕?”

朱元璋仍是不可置信,畢竟在他看來,哪怕是歷史上的妖僧聖僧,也不過只是一個能左右朝局,在皇上身邊吹耳邊風的主罷了。對於宗教,他一直不怎麼感冒,當初在皇覺寺做遊僧,只不過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後來加入紅巾軍,韓山童等人都是以白蓮教壯大聲勢,在他看來,也不過就是招搖撞騙,收買人心的手段。畢竟一個皇帝,乃是當世最高統治者。對於一個宗教,只是舉手投足之間便能決定他的興衰,當年梁武帝滅佛,不就是個例子麼,一個宗教,如果在國家穩定的情況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國家政府對著幹的。

只是朱元璋不知道,朱標看中的,從來不是道衍和尚的佛法,而是這個人的能力和眼光。畢竟在明朝的歷史上,所謂能人異士,劉伯溫之外,就數這個人最耀眼了。

朱標其實也沒想到,這道衍和尚竟是這麼個人。畢竟按歷史記載,他這個人不貪圖現世的名利殊榮,也不貪圖享受,更沒有什麼救苦救難的偉大志向。他為何一手攛掇朱棣發起靖難呢?在朱標看來,這個人求的就是名,是流傳萬世的名。畢竟改朝換代,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確實是將名流傳下去了,但是是好名還是惡名,這就只能讓後人來判斷了。畢竟靖難一役,真可謂是生靈塗炭啊!哪怕在當世,這道衍和尚也被自己身邊的人所唾罵。

視線來到朱棣和道衍和尚這邊,朱棣看著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為什麼,你不願意留在我大哥身邊,按理說,留在他身邊的機會更大些不是嗎,我大哥也很器重你。而我只是個小小的燕王,值得你花這麼多心血麼?”

道衍和尚笑了,“王爺不必擔心,這頂白帽子,貧僧必送到你手裡。”

朱棣雖然有些不安,但是還是點了點頭,畢竟這件事情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但是隻能回去從長計議了。

在朱標到來之前,這道衍和尚就對他說了一句,

“王爺,貧僧送你一頂白帽子如何?”

朱棣何等聰慧,自然明白其中玄機,所以才留著他不肯鬆口。

至於道衍和尚出家前,俗名應該是叫姚廣孝。

喜歡大明最強皇太子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皇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