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諸位皇子被分封到各地,為咱考察適合定為國都的地方。但是各地都有利有弊,難以取捨,朕便考慮,定都鳳陽,畢竟鳳陽可是咱大明發源之地,此時定都於此,也合情合理嘛!朕的話說完了,諸位卿家,誰贊成,誰反對,可以說了!”

在座的各位大臣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威脅!這是赤裸裸的威脅啊!他朱元璋開了金口,誰敢說反對啊?萬一給你扣上個與胡惟庸私通的帽子,把你滿門抄斬怎麼辦?哦,不對,好像忘了,朱元璋殺人,用不上扣帽子,直接拉出去殺了便是。之前封藩王的時候,便已經有人親身試過了。

看著朝中無人敢反駁,朱元璋露出了笑容,看來他的主意很正確,這次居然沒有其他聲音。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們不只會因為,他是正確的而不去反駁,還可以因為懼怕……

“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馬上召集工匠,籌集材料,不日開始建造宮殿……”

“皇上!臣鄭士元反對建都鳳陽!”

還沒等朱元璋的話說完,便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事實證明,這世界上總有人不怕死,敢於挑戰朱元璋的權威,直面屠刀的威脅。

不過要是鄭士元,可能也就能說得通了,畢竟這傢伙也已經算死過一次了,不怕死很正常。

朱元璋皺起了眉頭,無法掩飾心中的不快。

“好啊,這鄭士元大人提出了反對。行,那你就說說,為什麼反對咱建都鳳陽?”

鄭士元踏前一步,直面著朱元璋的鋒芒,昂著頭顱,不卑不亢地說道。

“鳳陽是皇上的老家,皇上對鳳陽有感情很正常,希望建都在老家也可以理解。畢竟從古至今,富貴了都要衣錦還鄉。皇上的祖祖輩輩都生於斯,長於斯,自然更牽掛鳳陽老家,所以就希望建都鳳陽。”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鄭士元不愧是文人出身,說起話來,確實十分中聽。

“可是,國家不是皇上一個人的國家,皇上不能只考慮個人的感受,而忽略國家的興衰。鳳陽雖然是皇上老家,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頗為不利。既無法轄制南北,又沒有天險和重要的防衛。之前青田先生劉伯溫曾經說過,如若戰亂,鳳陽會很容易失陷,此為一不可。而鳳陽相比於其他地方,既沒有高聳的城牆,又沒有宮殿,倘若定都鳳陽,必須就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此為二不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皇上不能以個人的情感左右國家的未來。畢竟鳳陽只是個小城,人口密度和經濟條件實在是差了些,我們大明的國都,豈可兒戲?就算皇上執意遷都鳳陽,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這正是三不可!有此三不可,鳳陽無論如何也不會被定為遷都的目標,還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冷哼一聲。

“說完了?那你可以站到一邊去了。咱還想問問,有多少人反對遷都鳳陽,如果反對,就可以站在鄭士元的身後了。”

一陣喧鬧過後,鄭士元的身後只有寥寥數人。不是任何人都像他那麼有種,敢正面和朱元璋硬碰硬。畢竟,那可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啊!殺大臣都不眨眼的主。

“鄭大人,看來,你的意見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咱還是決定,遷都到鳳陽!”

朱元璋剛說完,鄭士元身後的隊伍就又走來了一人,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只因為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大明皇太子,朱標。

“太子,你這是什麼意思?”朱元璋看向他。

朱標一攤手。

“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啊,我只是按父皇所說,贊成鄭士元說的話,便站到了他的身後。僅此而已啊!”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連你也要反對朕遷都鳳陽?為什麼?”

“方才,鄭大人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鳳陽有三不可,我很贊成他的說法。父皇您知道的,自打大明剛剛建國,群臣經過討論,便首先將鳳陽剔出國都候選名單中,畢竟作為國都,與其他地方相比,這鳳陽可以說是差得不能再差了。您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就將大明的未來賭上去!”

朱元璋咬著牙,“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以前是咱大明剛建立,根基不穩,國庫空虛。現在不同了,咱大明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而且疆域穩定,怎麼會有來犯之敵?朕這時候想遷都鳳陽,怎麼會是賭上大明的未來?”

“稟父皇,我的意見還是遷都北平,那裡比鳳陽強了太多。而且也不會太勞民傷財。恕兒臣直言,這遷都鳳陽真的是您一時興起做的決定,確實不是什麼好主意。我勸您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吧,畢竟,我從未見過有人放著黃金、白銀、寶鈔不選,轉而撿起一枚銅板,這可真不是什麼精明的做法。”

朱標一臉地堅定,他本以為昨天和朱元璋商議之後,朱元璋會聽他的話,決定遷都北平。他是萬萬沒想到,朱元璋還惦記著他的鳳陽老家,這可真的是一道四項選擇題,朱元璋硬是寫了個此題不會……

朱元璋聽到朱標的話,氣得拍著桌案,站了起來。

“大膽!居然敢跟朕這麼說話,甚至譏諷。你是不是有點太大膽了!那朕告訴你,就算你反對,咱還是要定都鳳陽,你又該如何?”

朱標嘆了口氣,“您決定的事情,我能如何呢?但是父皇,如果您繼續一意孤行,請恕我冒犯,兒臣要請求父皇,卸去兒臣所有的差事,不再參與朝政!”

喜歡大明最強皇太子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皇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