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好好活著(第1/2頁)
章節報錯
盛夏時節,朱元璋的龍車鑾駕已經準備完畢,眾多十歲以上的皇子和公主也陪伴左右,只有朱標敏銳地察覺到缺少了一個人,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人。
“父皇,我們這一次去黃山難道母后不跟著去麼?”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眼中卻是掩飾不住的落寞。
“你娘還在生咱的氣,她不會去的,咱們走吧!”
“那要不我留在應天陪她?正好可以處理國事,主要我對那胡惟庸也不是很放心。”
朱標這孩子打小就心思縝密,那爹媽吵架自己肯定不能只顧著一頭。自己的親孃也需要好大兒的關懷嘛。
“你忘了咱的話了麼?如果你留在應天,那胡惟庸怎麼才能露出狐狸尾巴?跟咱走吧,行宮那邊咱都安排的妥當,連御醫也帶了大半個太醫院的人,就算青兒有身孕也不耽誤。”
朱元璋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回應朱標,也代表了他心中的某些算計。胡惟庸他是非辦不可,同樣的,劉伯溫怕是也活不到他們回來的時候了。朱標把想要說的話嚥了回去,他明白,此時再說什麼都是多餘,只能寄希望於留守應天的馬皇后能多照拂劉伯溫。
“那就走吧……”
伴隨著鑼鼓炮鳴,百官跪送,朱元璋大搖大擺地帶著子女們出遊去了。朱元璋的車隊剛消失在眾人眼前,胡惟庸便站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塵土,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看著百官。
“走吧!諸位大人,咱們也該回去上朝了。”
宋濂大為吃驚,忍不住問道。
“上朝?皇上都走了上什麼朝?”
胡惟庸笑笑,如捧命根子一般捧著玉如意。
“皇上臨走前,將此物暫時賞賜給了我,並命我暫代朝政,統領百官。各位大人可有不服的?見這玉如意有如皇上親臨。雖然皇上出行了,但是這大明偌大的一個國家,總不能就這麼停下來了吧,我等雖然沒有皇上之才,但是治國之事不能懈怠,只有盼望諸位大人齊心協力了。胡惟庸在此謝過!”
胡惟庸一番話說得有裡有面,既給足了朱元璋和各位臣工面子,又宣示了自己的地位。眾多臣工一見玉如意在他手上也不好說什麼,只能乖乖地跟他去奉天殿裡上朝。
隨著大臣們魚貫而入,胡惟庸站在眾人面前,龍椅之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氣勢野心顯露無疑。
“上朝!諸位大人有什麼政務可以上奏了。”
“上奏誰?皇上不在宮中,難道要上奏給胡大人麼?”呂昶冷哼一聲。
果然非我陣營的人總想拆臺啊,面對著呂昶的發問胡惟庸也是不慌,急忙祭出法寶——玉如意。
“見此物有如皇上親臨,皇上雖然不在,但是龍威猶存。我等又豈可因皇上出遊而懈怠國事?呂大人剛才說的可有些過火,胡惟庸雖然身為宰相,在皇上出遊期間負責建國,但是依舊是為皇上分憂,處理政務,倘若有覬覦之心,自有皇上與蒼天定罪,但是在下行得正坐得正,自然不怕那些風言風語。”
胡惟庸的黨羽們見狀急忙起勢,紛紛拱手行禮,齊聲高喊。
“胡大人一片丹心,可昭日月!”
殿中非淮西黨的人只覺得此話異常刺耳,但是也無可奈何。
“好了,諸位大人有何政事要商議?”
坦白來說,胡惟庸的能力還是有的,畢竟也是跟著朱元璋創業,李善長親自提拔起來的人才。幾件不大不小的政事,無論涉及到哪個方面,他都能給出準確的判斷和中肯的建議,用朱元璋的話來說,如果不看人品行事,胡惟庸也是個人才,只是這歷史上,越是人才越容易不得好死,曹操手下主簿楊修的經典故事,好像並沒有讓胡惟庸引以為戒。
從朱元璋離開應天開始,他就犯了兩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第一件事就是對朱元璋不夠恭敬,在大臣面前狐假虎威。且不說朱元璋的眼線遍佈朝野,就算等他回來大臣們和朱元璋一告狀,也夠他胡惟庸喝一壺的。其次就是朱元璋賦予你建國的權力,可沒讓你狐假虎威地上朝,接受大臣們的奏報,你胡惟庸未免太拿自己當個人物了吧,你以為手中是御賜玉如意,代表著朱元璋的權威,其實那不過是朱元璋把玩和偶爾充當癢癢撓的小物件罷了!
只能說朱元璋真的太懂人性了,如何讓一個頗有能力,而且八面玲瓏,處事圓滑的胡惟庸露出馬腳呢?朱元璋給的答案就是:給他權力,給他天大的權力,讓他放肆。結果很明顯,胡惟庸沒經受住考驗,被權力衝昏了頭腦。
胡惟庸在朝堂上捧著玉如意,露出一副與人為善的笑容,這份笑容到底有幾分真假當然無人能分辨。
“在這裡我要著重說一下某些官員,皇太子殿下整合商業部之後,下令天下所有人經商都需要商業部頒發的許可,而且要知道,官員是不允許經商的,但是我前段時間接到了舉報,說有某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因為家中清貧所以到鬧市中擺攤賣字畫,甚至給人算卦!都不用說官員,怕是把讀書人的臉都丟盡了!我沒有辦法,只好把他的攤子收了,希望各位大臣可以引以為戒!這沒錢可以跟國家說,可以跟親朋好友借嘛,實在不行,還可以和我借!希望大家以後都要有讀書人的風骨,可不要做這些有辱斯文的事情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胡惟庸一直沒有指名道姓,但是所有人都把目光彙集到劉伯溫身上,劉伯溫就一直一副古井無波的模樣,彷彿再也不會因為外界的所有事情出現情緒。
但是宋濂和呂昶確實氣得不得了,這老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你胡惟庸當著群臣明譏暗諷劉伯溫,那不就是在打人臉麼?
畢竟,字畫加算卦再加上窮困潦倒,那不就是劉伯溫麼。
胡惟庸露出一副玩味的笑容,“諸位同僚,我的話已經說完,如果沒有其他事要上奏,那咱們就退朝?”
伴隨著胡惟庸一聲令下,眾官員又魚貫而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朝堂上的明爭暗鬥,在朱元璋還在應天的時候還能有所收斂,但是朱元璋一走,怕是朝堂上要掀起一陣波瀾了,不出意外胡惟庸首先就要拿劉伯溫開刀了……
胡惟庸走在最後,審視著百官,看到劉伯溫拄著柺杖的佝僂模樣,他竟好像有些於心不忍地感慨著。
“這一把年紀了,何苦呢?憑他這一把老骨頭真的能爭過我們麼?”
淮西集團的骨幹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趙庸等人都圍在了胡惟庸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