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糧餉充足的大明軍隊(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這就是你的壯舉?出什麼考公試題,你知不知道這次科舉的慘狀?進士人數連之前的一半都沒有!這可真的是咱大明建國以來最慘的一屆科考了。”
朱元璋將試題狠狠地扔在地上,然後看著面前的主考官兒子,實在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偏弄什麼素質測驗,弄了什麼時勢,策論,結果大明朝的酸秀才們什麼時候見過這種場面啊,一個個的答非所問,所錄用及格的人數連往年的一半都不到。
“比我想象的要強多了,我還以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合格呢,這麼看來咱大明朝人才還是多啊,這還有人懂得隨機應變,而且爹你說錯了,最失敗的一屆科考可不是這屆,而是之前宋濂主持的開國科考,結果北方學子一個沒錄用,最後還不是您老人家給他擦屁股,又分了個南北專場重新考了一遍。”朱標笑吟吟地將考題撿起。
“什麼擦屁股,說得那麼不堪。咱就不明白了,咱考的那八股文,那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咋了,明明都是聖人的言論,自然能選拔出來一幫優秀的讀書人,咋就入不了你太子殿下的眼呢!”朱元璋此時也有些動了肝火。
“爹啊,我讀了十幾年的書,而且還是名師授課,說我是當世人才也不過分吧。但是我這樣的人才,一看您老人家的試題也一臉發懵,那都是啥啊?八股文,得用什麼什麼格式,至於朱熹的著作,什麼中心思想就更扯淡了好吧,那鬼知道朱熹當年寫四書章句集註的時候在幹啥?沒準人就是上廁所隨便想到了一句,結果就要後世的學子們解讀,解讀個屁啊,你讓朱熹重活一世他都不一定的能說明白自己當時想的是什麼。”
“那朱子乃是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典範,不學習他的思想言論學啥,就學你這套什麼真題?”
朱標一臉激動。
“這您說對了,我這套試題可是專業的,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且最最最最主要的事情,爹,您說這科舉到底是為了啥?”
朱元璋眉頭一皺。
“為了啥?自然是為了給大明選拔人才,給讀書人一個當官晉升的機會。”
朱標一拍大腿,“這才對嘛!咱科舉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選拔人才,找一些青年才俊當官,您看看您這試題,找到的都是一群老學究啊,一開口就子曰這子曰那,引經據典,迂腐的不得了。而且你說這幫傢伙真的有什麼大本事麼?我不覺得。當官是件大事,武將這方面是要在戰場上經過血的洗禮才能嶄露頭角。您手下這幫打天下的老哥們就是最好的例子。至於文臣,咱又不是要他們天天給咱做學問,天天紙上談兵,咱需要的是真正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有真才實幹的人吶!”
朱元璋點了點頭,但是又陷入更深層次的迷茫之中。
“這跟你的試題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啊,關係大了。您就看您那幫八股文考出來的老腐儒,你派他們去治理一個縣城,他們能幹好嗎?可能是有讀書人的骨氣,不會貪腐,但是,辦事不力啊,朝廷下撥什麼指令就按照指令去辦事,自己一點能力都沒有。你看看這段時間這麼多事都是怎麼來的?什麼塗俊才、馬西風、朱桓,這不都是官嘛,而且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但是就因為心性不行,能力不夠,才給咱添了這麼多麻煩。您別看這縣官官小,他可是與老百姓接觸最多的,選父母官一定不能馬虎,因為他們就是咱大明最基本的臉面。”
朱元璋了點頭,“有道理,你接著說。”
朱標拿起茶杯潤了潤嗓子,畢竟說服朱元璋每次都是個大工程。
“您看咱出的這試題,最後一題。那就是西北一個貧困縣的真實情況,如果考生能看出這裡面的問題,把這道題答好了,那最起碼說明了,作為名官員,他是有能力的,而且能為老百姓謀福祉,這種人,你派他到地方上,他就是實幹家,必定能帶動當地的發展。就咱這次的頭甲,您給他們個縣治理,您看看幾年下來會是個什麼情況,要是治理不好,以後的科舉我都不摻和了。”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點,在二十一世紀已經變成了永恆的真理。
“那咱就派他們去當縣官,給他們三年時間,咱倒要看看,三年之後,當地的賦稅錢糧,民生風氣會不會得到改善,如果真如同你說的,那咱以後就不用八股文做考題了,轉而用你的真題。”
朱標舉起了拳頭。
“相信我老爹,這將會是一場大膽的,成功的嘗試!會給大明的官員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改革,這朝中全是一根筋的老腐儒,酸氣太重,還容易拉幫結夥,是時候該灌輸一些新鮮血液了。”
“那你還有什麼好想法,說出來給咱聽聽。”
朱標摸著下巴,不多時便想到了主意。
“我覺得應該在各地設立學堂,由國家出資,大幅度地提高民眾受教育程度,老師可以由考試選拔,那些鬱郁不得志的人不有的是嘛,也給他們多條路子。當上老師也算是國家公務人員,給俸祿。然後可以設立一些女官崗位,讓有理想的女孩也接受教育,可以當官。最後就是專向選拔人才,就好比戶部、刑部這種專業性特別強的崗位,可以設立考試,合格的人可以上崗,咱總不能讓一些連錢糧賬目都算不明白的人管理戶部,讓大明律都不會背的人管理刑部吧,那將鬧出多大亂子啊,您說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朱元璋也摸著下巴陷入了思考,這真是親爺倆,發呆的舉動都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