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永票號被查封第二天,就又大張旗鼓地重新開業了。為了讓百姓安心,朱標還特意讓朱元璋提了塊匾,老朱大筆一揮,寫了“商家典範”四個大字。而有了這塊匾之後,天永票號的生意自然更上一層樓,既然皇上都覺得沒問題了,那老百姓自然信得過了。

不過朱元璋還是對他的寶鈔念念不忘,在朱標的謀劃下,大明政府推出了大明龍鈔,這種鈔票背後是一隻威風凜凜的五爪金龍,正面則寫著各種面額。為了挽回被大明寶鈔弄丟的信譽,天永票號鄭重宣佈,真正的大明龍鈔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在天永票號兌換等量金銀。而天永匯票以後只充當儲蓄憑證。

對此朱標倒是沒有什麼意見,本來紙幣和存摺就應該分開用,之前天永匯票的大肆流通,說到底還是因為紙幣並未真正形成體系。在天永票號和大明官方的聯合之下,紙幣信用得以保證,短短一個月時間已經迅速在應天流通開來。

朱標此時已經開始籌措著將天永票號開設到外地了,畢竟在官方的支援之下,這件事情並不算什麼難事。而且開設分號還可以為他增添一項新的收入——異地匯兌款。

舉個例子,在如今交通不便的明朝,商人們想要將應天的幾萬兩貨款帶到山西去做生意,但是一路上僱傭車隊需要花錢,僱傭鏢師需要花錢,運氣不好被人搶劫了便是血本無歸。但是現在可以將銀兩寄存在應天的天永票號,然後憑存款時的票據,在當地的分號取出銀兩,整個過程安全快捷,只需要一點手續費即可。

就這樣,第一批天永票號的分號迅速開在了各主要城市,交通樞紐,還有配套的萬有商行。只不過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所販賣的貨物也有所不同罷了。按照朱標的估計,如果各大城市的分號順利開設,那未來一年的收益,保守估計也是千萬兩。

正當朱標在太子東宮中規劃著商業版圖的時候,朱元璋又不請自來。

“標兒啊,咱真得好好謝謝你這一百萬兩銀子,咱兜裡有錢了,腰桿子就硬了,連打仗都有底氣了!”

在派徐達諸將北伐的時候,朱元璋大手一揮,又給他們添了十萬大軍,每個人先發兩個月的軍餉。至於說洪武皇帝為什麼突然那麼大方了,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有錢了!

“這下子您知道經商的重要性了吧,我下面還打算把一些國有產業規模化,再將商人經商的稅收統一了,爹,我看咱大明的國庫該多蓋幾間了,要不然我怕白花花的銀子裝不下,嘿嘿。”

誰知朱元璋沉吟片刻之後,突然說出了一句。

“經商好是好,可是如果商人沒有底線,也是會帶來極大的麻煩。”

“您怎麼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朱元璋嘆了口氣,“前陣子陝西大旱,顆粒無收,倒是湧現出不少災民。朝廷調撥了糧食派了官員去賑災,本以為事情都解決了,誰知道當地的商人居然囤積米糧,高價售出,導致現在還有老百姓吃不上飯,已經有上萬人淪為災民,沿街乞討了……”

朱標異常震驚,“我去,居然還有這種事,那按您老的脾氣,還不把他們家抄了,把人都宰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你以為咱不想啊?只是他們隱藏的極好,每次派去的官員都沒有查探出個究竟,咱也懷疑是不是這些人跟官員也有勾結,要不然咋能知道訊息這麼快。而且咱前段時間剛下旨鼓勵經商,不許盤剝商人,這時候沒有證據就去抄人家的家,那不是落了人家口舌?咱現在也是頭疼得狠吶!”

“要不我給您支個招,您就寫個聖旨派戶部侍郎黃長齡去賑災和平抑米價,肯定能辦得妥妥帖帖!”

朱元璋撓了撓頭,“咱怎麼沒聽過戶部有這麼個侍郎啊?莫非是新調任的?那咱不可能不知道啊。”

“那個,爹。黃長齡就是我的化名……我是讓您給我個名頭,派我去。”

朱元璋噗嗤一聲笑了。

“我說標兒,你咋起這麼個名字啊?”

朱標滿臉黑線,沒想到居然有朝一日被朱元璋給嘲笑了。

“那黃不就是皇家的皇嘛,長齡是我給自己起的字,表達我希望長命百歲的美好意願,那我總不能就直接叫朱標或者皇太子就去了吧,那能查到啥。”

朱元璋摸著下巴思考著。

“你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對付這幫狗東西是該留點心眼,那咱明天就下聖旨,派你黃大人去賑災,再給你一萬石米糧,夠用了吧。咱也沒別的要求,把那幫為富不仁的商人都給咱辦了!”

朱標比了個ok的手勢,也不管老朱能不能看懂。

“放心吧爹,咱肯定辦他!不過糧食就五千石就足夠了,我自己還有糧食,正好推廣推廣。”

“你還有糧食?什麼糧食?”這下換成朱元璋好奇了。

“讓我賣個關子,晚上您帶著我娘過來吃飯,我請您吃點新鮮東西!”

……

傍晚時分,太子東宮早早地就備好了晚膳,只是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這頓飯好像樸素的過了頭:清蒸紅薯、烤紅薯、紅薯粥、紅薯梗拌菜、土豆絲、蒸土豆、土豆泥。都是廚師在朱標的指揮下完成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元璋帶著馬秀英,換上了便裝,來到了太子東宮,二人一進門便發現這朱標的宴席並沒有什麼大魚大肉,反而都是他們沒見過的東西。

“爹,娘,快坐。”

一家三口便圍坐在一起,準備享用一頓不一樣的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