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論篇第七十三(七)(第1/2頁)
章節報錯
岐伯慢悠悠地說:“哎呀,要是厥陰這位老兄咱們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一種能量或者氣候狀態)不肯按時下班,那可就熱鬧了!”
想象一下,厥陰就像是公司裡那個總是加班到深夜的程式設計師,但它加班可不帶加班費的,而且它的“加班”還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大風就會早早地來打卡上班,嗖嗖嗖地吹個不停,好像是在說:“看,我才是最勤奮的那個!”可問題是,這大風一來,該下的雨卻遲遲不來報到,搞得大地媽媽都渴得直哼哼。
“溼令不化”呢,就像是廚房裡燉的湯,火候不夠,怎麼煮都不入味,這溼氣啊,就滯留在空氣中,下不來也上不去,讓人渾身不自在。
這時候,老百姓們可就遭殃了。首先,溫疫這位不速之客就開始串門了,帶著它的“小夥伴”——疵就是小痘痘、皮疹之類的)和“大夥伴”——身體機能衰退廢),一起來搗亂。你說這日子還怎麼過啊?
更有趣的是,這風一吹,還吹出了“風生水起”的效果。不過,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老百姓們開始普遍感到肢節痛,就像是被人偷偷按了“痠痛按鈕”。還有啊,頭疼得跟戴了個緊箍咒似的,連思考問題都變得困難重重。伏熱在體內搗亂,讓人心煩意亂,就像心裡藏了個小火山,隨時都要爆發。喉嚨幹得像沙漠,不停地想喝水,彷彿整個身體都在喊:“渴!渴!渴!”
好了,說了這麼多,咱們來點兒實際的。看看如果放在現代,這些“天氣異常”和身體不適,咱們能怎麼應對。
首先,說到穴位,咱們可以假設有個“退風穴”,位於肩膀和脖子交界處,每天按一按,就像是給大風按了個“暫停鍵”。再來個“潤燥穴”,在肚臍周圍,揉揉它,就像給身體加了點“保溼精華”,讓溼氣乖乖聽話,化為細雨滋潤萬物。當然了,這些都是虛構的,但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透過按摩風池、合谷等穴位來緩解頭痛、肢節疼痛。
接下來,咱們聊聊方劑。咱們根據他的描述,開了一個“清風潤燥湯”。這個湯裡得有點“清風草”比如薄荷,象徵清風),再來點“潤燥果”比如梨,潤肺生津),加點“靜心花”比如蓮子心,清心火),最後撒上一把“解渴沙”比如葛根,生津止渴)。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大概就是薄荷10克、梨乾20克、蓮子心5克、葛根15克,加水煮開後小火燉20分鐘,一碗下肚,保證你從頭到腳都舒暢!
至於脈象嘛,岐伯那會兒肯定是靠手感來判斷的。咱們現代人可以用個比喻來理解:如果你的脈象像是狂風暴雨中的小船,搖搖晃晃,那可能就是“風邪”太盛;如果脈象又沉又澀,像是被沙子堵住的管道,那可能是溼氣太重。不過,真正的中醫診斷可複雜多了,得靠專業的醫生來“把脈”。
黃帝眉頭緊鎖地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少陰要是賴著不走,不肯換季,咱們的世界會變成啥樣呢?”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慢悠悠地開了腔,講起了那段讓人捧腹又漲知識的“不走尋常路”養生故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說道:“要是少陰這傢伙咱們就當他是個調皮搗蛋的節氣小精靈吧)死活不退位,硬要在春冬季節裡搞點‘溫’的小動作,嘿,你猜怎麼著?冬眠的蟲子們可就坐不住了,一個個提前從被窩裡爬起來,伸著懶腰說:‘哎呀,春天好像來得早了點兒!’連那些樹木花草也跟著起鬨,爭先恐後地冒出新芽,彷彿在說:‘冬天?不存在的!’”
黃帝一聽,樂了:“這畫面,想想就逗!那老百姓呢?他們會不會也跟著亂套了?”
岐伯點頭笑道:“那是自然。少陰不退位,老百姓就容易得些‘奇奇怪怪’的病。比如說,心裡頭像是被火燒似的,熱得慌,咱們就叫它‘膈熱’;喉嚨幹得能冒煙,喝水都不解渴,這就是‘咽乾’;還有啊,說不定哪天一激動,鼻血就‘嗖’地一下噴出來,那叫‘血溢’;更別提那些容易受到驚嚇的小夥伴了,走在街上都能被自己的影子嚇到,簡直是‘驚駭’嘛!
還有啊,小便變得跟紅茶似的,又紅又澀,咱們文雅點,叫它‘小便赤澀’;面板上呢,可能會長出紅紅的小包包,像是被誰偷偷親了一口,留下的‘愛的痕跡’,醫學上叫‘丹瘤疹’;更嚴重的,還可能長瘡流膿,那叫一個‘瘡瘍’,簡直就是身體的‘小火山爆發’啊!而且啊,這些毒素還不肯走,留在身體裡搗亂,咱們就叫它‘留毒’。”
黃帝聽完,笑得前仰後合:“岐伯兄,你這描述,簡直是給古代醫學賦予了現代幽默感啊!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對付這些‘調皮搗蛋’的病症呢?”
岐伯神秘一笑,說:“當然有啦!不過咱們得先來個‘以毒攻毒’的食療方。想象一下,咱們用清熱解毒的草藥,比如金銀花50克)、連翹30克)、蒲公英60克),還有淡竹葉20克),這些可都是自然界的‘滅火器’,把它們放在一起煮成湯,喝下去,保管那些‘小火苗’都被澆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帝眼睛一亮:“這方子聽起來就霸氣!那脈象上會有什麼變化呢?咱們能不能透過摸脈,提前發現少陰不退位的跡象?”
岐伯摸了摸下巴,故作深沉地說:“當然可以啦!如果少陰不退位,脈象上就會表現出一種‘不安分’的感覺,就像是你在摸一隻剛睡醒還迷迷糊糊的小貓,時而跳得快,時而跳得慢,還不時來個‘驚喜’的小顫動,咱們中醫管這叫‘數而促,時有躁動’。不過呢,別擔心,只要你學會了這門‘摸貓大法’,就能提前預知身體的‘小情緒’,防患於未然啦!”
岐伯悠悠地說:“哎,你們知道嗎?要是那個叫做‘太陰’的傢伙不退位,咱們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咱們先解釋一下,“太陰”啊,在中醫裡可不是什麼神秘的外星人,它其實指的就是自然界的某種氣候狀態,或者說是天地間的一種能量場。想象一下,如果“太陰”這傢伙賴著不走,那可就熱鬧了,天氣會變得亂七八糟,一會兒冷得跟冰窟窿似的,一會兒又熱得跟蒸籠一樣。這不,岐伯就說:“太陰不退位,寒暑就不按套路出牌了,整天霧濛濛的,跟個大霧霾天似的,溼氣還特別重,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