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日內閣決定向華北增兵,加強中國駐屯軍力量。

六月份,日天皇批准了《帝國軍隊用兵綱領》,初期目標是佔領華北要害和上海附近。

到了八月,日軍參謀部制訂《1937年度對華作戰計劃》,戰爭迫在眉睫。

日本人出錢、出槍、提供軍事顧問甚至飛機,支援蒙古的德王實現所謂獨立夢想。

“如今,我個人認為如果小鬼子一旦有所動作,極有可能是在北平一帶,而且最有可能的具體地點便是豐臺。”

方如今向這位老上司投去欽佩的目光。

豐臺的重要性在於它的戰略位置。

它位於北平西南,自清末民初建立火車站以來,交通四通八達,客貨運輸暢通,北寧、平綏、津浦、南滿等路線,均以此為樞紐。

它被稱作平津的南大門。

日寇要侵吞平津、佔領華北乃至全中國,必須首先把豐臺搞到手。

為此,他們費盡心機,搞了許多動作。

“張組長,這一點咱們想到一起去了。”

“怎麼,你也覺得是會是豐臺?”

方如今點點頭,他是知道盧溝橋事變的,但張鑫華推測出了這個地方,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如今,事實上,近期中日雙方軍隊已在豐臺發生了兩次衝突。”

“什麼?”

方如今的認知當中一直以為志村菊次郎是日方突然發起的,沒想到聽了張鑫華的話,才清楚人家早就在搞預演了。

豐臺鎮的主要地面,尤其是火車站,由我方軍隊守衛著。

日軍則駐在火車站東北角的一處原英國兵營裡。

兩軍駐地相距僅數百米。

6月份,一列滿載中國士兵的列車開進了豐臺。

不遠處,幾名中國士兵正悠閒地放牧著軍馬。

刺耳的火車汽笛劃破長空,驚動了正在悠閒吃草的軍馬,,間變得狂躁不安,四散狂奔。

士兵們反應迅速,紛紛上馬追趕,試圖控制住這些受驚的戰馬。

然而,一匹最為迅猛的軍馬,如同脫韁的野馬,不顧一切地衝向了日本兵營的建築工地。

日軍一直在等待的鬧事機會,竟然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降臨。

他們迅速行動,扣住了那匹闖入禁地的軍馬。

我方士兵見狀,心急如焚,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在這敏感的對峙時期,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引發爆炸性的後果。

而日軍扣馬的行為,無疑是在挑釁,也是在試探我方的底線。

一場看似偶然的衝突,實則暗含著雙方深層的較量與博弈。

豐臺鎮的平靜之下,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中國士兵快步走至日軍營房的大門前,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儘量平和地與站崗的日本兵交涉,一字一句地要求他們立即放還那匹被扣的軍馬。

但日本兵卻一臉傲慢,不僅拒絕還馬,還突然暴起,對著其中一名中國士兵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被打計程車兵捂住劇痛的腹部,周圍的同伴見狀,紛紛圍了上來,將那名日本哨兵團團圍住,開始據理力爭,要求對方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和道歉。

然而,日本兵並未因此收斂,反而像是受到了某種訊號的召喚,呼啦啦地跑來了一大群,他們荷槍實彈,氣勢洶洶。

雙方爭吵起來,眼看就要動槍。

這時,路過此地的幾名軍官趕來制止了自己的部屬,喝令他們離去,才暫時平息了事態。

次日,日軍竟變本加厲,蓄意挑起新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