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畫舫(第1/3頁)
章節報錯
方如今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但在人群中一閃即逝的那個身影,的確很像當初在許世傑派人跟蹤自己、找麻煩的時候,那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年輕人。
他當即決定暫時不離開,繼續在這一片逛下去。
辛亥後,泮宮以西的汶萊茶館上演新戲,通稱“文明戲”,類似話劇。
所演劇目,頗有時代特色,使人耳目一新。
張文祥刺馬、徐錫麟刺恩銘以及國外劇本茶花女、空谷幽蘭等經常上演,極受大眾歡迎。
但方如今的興致並不在此,而是一路向前,不時打量周圍之人。
從泮宮西行,貢院西街口新奇芳閣和魁光閣兩個著名清真茶社,歷史悠久。
此地吃雞鴨多在清真館,因為清真店鋪,雞鴨活宰,病貨、死貨一概不用。
奇芳、魁光兩家茶和點心也很不錯,擁有大量食客。
方如今打量了一下,這裡的茶具用名瓷蓋碗,碗麵作珊瑚泥金色,綠茶飄浮,香氣四溢,一杯在手,沁人心脾,比放在茶社的品質要勝一籌。
戴建業對店裡的小吃讚不絕口,方如今索性也就順著他的意思,又在魁光閣要了些吃食。
戴建業的肚皮就像是布袋和尚的布袋一樣,怎麼填都填不滿。
生燙乾絲、鴨油麵是店中特色名點。
乾絲煮,只放入滾開水中燙幾燙,加油料薑絲,清爽可口。
還有麻油五味乾絲,用紫銅鍋火煮,配雞絲或燒鴨,另加半碗麻油,一鍋端上,可供多人食吃,其味更美。
什錦菜包,拌餡用麥菜、木耳、芝麻、香菌、乾子等,每碟六隻,價四分。
牛肉包子每碟四隻,價四分。
面用小刀面,薄如韭菜片,雞湯下,滴上幾滴油花,面透味鮮。
燒餅又名酥霄,形似“草鞋底”,每天開堂即做一爐酥霄方塊,每碟四塊,以優售老顧客,一般不易吃到,讓戴建業頗為遺憾。
魁光閣用毛巾待客,但用後毛巾,只准滾水澆透扭幹,不許下缸搓洗,以免水髒,汙及毛巾。
方如今要了一小碗燙麵餃,這燙麵餃用菱兒菜作餡,重麻油配料。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如此吃吃喝喝,又耽擱了小半天的時間,但方如今並未發現自己要找的人,不禁興趣索然,於是便決定返回。
此時已然接近日落時分,兩人來到了泮宮南面,此地正對月牙池,池邊一道石欄,對岸一道屏牆,長度與石欄相等,兩端成弧形,把河面包圍作月牙狀,河面停泊花船,供客遊覽。
儘管已入秋日,但槳聲燈影,畫舫笙歌,為夫子廟平添幾許風光。
方如今放眼望去,只見大型畫舫可容客數十,擺兩臺酒席,猶有迴旋。
一些畫舫齊泊石欄杆前,招攬遊客。
幾艘特大型畫舫如悅來、桃園、得勝、金鳳等船身過大,移動不便,經常停泊石欄沿下,鋪上長板,作臨時走道。
船上有清唱或說書供遊客遣興。
方如今眼尖,很快就在一艘畫舫上發現了被顧家人接走的大小姐顧媛媛,不禁稱奇,這女人在外面差點被大光頭佔了便宜,竟然還沒有回家。
方如今和戴建業知會一聲,兩人在岸邊叫了一艘小漆板,這漆板遊蕩輕便,穿梭自如。
岸上尚有熱浪燻人,登船小憩,河風拂面,頗多涼意。
船家是個讀過書的老者,將兩人當成了外來的遊客,細心講述此地的風俗。
端午龍舟競渡,萬人空巷。
七月“盂蘭盛會”,大放荷花彩燈飄浮河面,一時燈光、波光、月光交相輝映,人聲歡動,景色別緻。
“兩位貴客,在月牙池邊文德橋看‘半邊月’,也是金陵奇景之一。每逢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子時,站在文德橋看半邊月,叫作‘月當頭’。”
“奇景之由來,在於文德橋,板縫間可見月影。文德橋正南北向,日晷上屬子午線,十五日夜子時,月亮正臨子午線。橋影將河中明月分為兩半,人立橋上,明月當頭,自顧無影,所以叫‘月當頭’。”
“橋的東西出現相等月牙,十一月十五日夜深,天氣酷冷,雖寒風凜冽,觀賞者仍不乏其人。兩位客人若是在金陵多待些時日,一定要過來遊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