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發家秘史(第2/3頁)
章節報錯
“洪水無情。官府雖然沒有讓河水改道,但河水自己卻改了道。許家老祖的墳塋便是道光二十九年因為河水改道而到了河床之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得知此訊息之後,我許氏族人們心急如焚,曾商量過重新選址安葬,並且派了先生去堪輿,但這萬年吉地的選擇實在是馬虎不得,族內關於選址的爭論不休。”
“好不容易選好了址,可長毛起兵造反了,族人擔心兵災會對老祖宗的墳塋不利,貿然遷墳反倒會壞事。此事便再次耽擱了下來。”
“後來,洋人堅船利炮,軍閥互相傾軋,連年的征戰,天下大亂,戰火紛飛,民不聊生。這事情,也就這樣被耽擱了下來。”
方如今問:“那後來呢?許家的祖塋,就一直留在那裡了嗎?”
許成宗搖了搖頭:“不,祖宗的棺槨遺體浸於水中,我們這些人俱是不肖子孫,將來到了下面是沒有臉面見他老人家的。於是,我們暗中尋找機會,終於在清末民初,趁著局勢稍微穩定,將老祖宗的墳塋悄悄地遷回了金陵城中的一處隱秘之地安葬。”
“當時,尋找老祖宗被埋在水下的墳塋,任務艱鉅而危險。除了幾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便是許元夏和幾個年輕後生自告奮勇地跟了去。”
“許元夏的水性最好,位置還是他發現的。然而,就在棺槨重見天日之時,族人們卻驚愕地發現,裡面原本放置的幾件寶物,竟不翼而飛。”
許成宗微微一頓,眼神中閃過一抹痛惜:“那些寶物,不僅是老祖宗生前的珍愛,更是我們許家幾代人的傳承與信仰。它們的失蹤,無疑是對我們許家的一次重大打擊。”
方如今緊鎖眉頭,追問道:“那屍身被破壞了嗎?”
許成宗搖了搖頭,語氣中透出一絲詭異:“奇怪就奇怪在這裡。屍身經年累月被水浸泡,早已不成型,即便是被人破壞,也難以察覺。但關鍵在於,德厚公的心愛之物,在下葬時並未與屍身同置於棺槨之中,而是藏在了墳塋的另一個隱秘之處。”
“哦?”方如今聞言,不禁挑眉。
許成宗繼續解釋道:“那藏寶之處,只有族內三支的長房才知曉。而許元夏,便是二房那一脈的長房。”
方如今目光一閃,直言不諱:“你是懷疑許元夏偷的?”
許成宗聞言,乾咳幾聲,神色有些尷尬:“只是有所懷疑罷了,未必就是他。畢竟,當時的情況複雜,誰也無法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
“只是……只是……”許成宗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猶豫,似乎有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
方如今見狀,便鼓勵道:“老人家有話不妨直說。”
許成宗嘆了口氣,終於鼓起勇氣說道:“此事其實發生在許元夏被懷疑偷盜禮金之前,我們還是非常信任他的。當時,那幾個後生冒著生命危險,在水中摸索,終於找到了老祖宗的安息之地。然而,遷墳之後,除了許元夏之外,其餘那幾個後生一直老家,再也沒有踏足過金陵。”
知情者之中,只有許元夏離開了老家,而且又有盜竊禮金的嫌疑,被懷疑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許成宗停頓了一下,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後來我問過其他幾個後生,他們都說許元夏的水性最好,是他最先進入墓室中的,這中間發生了什麼,那幾個後生也不得而知。”
方如今聽得入神,追問道:“那當時許元夏有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
許成宗搖了搖頭,苦笑道:“這我就不知道了。畢竟,當時我們都以為是被人家給盜過了,也就沒有往這方面去想。再者,這些都是陳年舊事,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不清了。”
方如今分析道:“許元夏的嫌疑確實很大,他與家族決裂,心生報復之心,這本身就是一個動機。但令人費解的是,多年之後他將兩個兒子送回老家時,難道他不擔心族人會因此懷疑他,甚至拒絕他嗎?”
許成宗聞言,沉吟片刻,回憶道:“當時我也曾直言不諱地問過他此事。他一口否認,態度堅決。他說,雖然跟族裡鬧翻了,但絕不敢對老祖宗有半分的不敬。畢竟,那是我們共同的根,是他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這麼說來,你是相信許元夏的人品嘍?”方如今挑眉問道。
許成宗嘆了口氣,緩緩說道:“那一次,我和他秉燭夜談,也問了當年婚禮禮金丟失的事情。他眼神堅定,語氣誠懇,讓我有些動搖。但人心難測,我也無法百分百確定他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