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今乘車剛剛出城,城市的喧囂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郊外特有的寧靜與荒涼。

車輪滾滾,每一轉都似乎在丈量著生與死的距離。

這次的目的地是城郊的公墓,與公墓緊緊毗鄰的便是殯儀館。

華夏土地雖廣,但是如若設使人各覓葬地一方,或各需葬地一所,所佔用的土地將不可勝計。

特別是相關土地一旦成為喪葬場所不事耕植的話,農業生產將大大減少。

此外,傳統的土葬無論貧富均需棺槨,並輔以培土、封壙消費不菲,以有用之金錢,作無益之虛耗,對經濟民生殊為不利。

富庶之家固然有能力保護先人的邱隴,使之不受損壞,但是數代之後,當其家道凌夷、無力保衛之時,任由牲牧蹂躪,朽棺暴露,風雨摧殘,勢必殘骸白骨,累累道旁,久必叢生疫癘。

由此可見,對火葬的提倡主要是從保護土地、節約財物以及環境衛生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國民政府成立後致力於喪葬習俗的改良,但在一定時期內卻並未對火葬積極推行。

由於文化的原因,主動申請到火葬場火化的一般民眾非常少,一年才僅有五百餘人。

四十分鐘之後,車輛緩緩駛入一片肅穆之地,高聳的煙囪在灰濛濛的天空下顯得格外醒目,彷彿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

車門開啟的瞬間,一陣冷風迎面撲來,帶著幾分寒意。

為了抄近路,只能橫穿殯儀館。

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帶路,根據此人的介紹,這裡的火葬爐並不大,大約是比常見的棺木大不了多少,但是構造卻迥異。

在它的底部,有一支三寸口徑的煤氣管通進了大量的煤氣,分成了十多支火頭,分佈在屍體的四肢各部。

爐頂上有一支巨大的煙囪,屍體是放在一個特製的鐵架上的。這種情形,很像是和常見的烤麵包差不多。

屍體進了爐子,融融的火焰便把她包圍了起來。

在最初的半小時中,因為在燒皮肉和衣服,所以衝出很濃烈的臭氣,但在半小時後,皮肉化了,只剩下了全身的骨骼,煙便不再有了。

這樣大約在三小時後,連骨骼也沒有了,卻成了灰。

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和許世傑的帶領,他們很快來到了專門用於存放骨灰的靈骨塔。

方如今緩緩步入,屋內光線柔和,空氣中偶爾飄過的淡淡焚香味,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心懷敬畏。

靠牆的一面,一排排整潔的靈骨架靜靜佇立,每一個格子背後,都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

戴建業命工作人員找來登記薄,但是上面並未找到許世榮的名字。

既然許世榮不想此事被人知曉,又如何會有真名登記?

但這些對於方如今這樣的情報老手不算什麼,他很快根據存放骨灰盒的日期,將目標縮小到八個骨灰盒的範圍。

許世榮購買的骨灰盒不會太便宜,亦不會太過昂貴,經過進一步的甄別,最終找到了一個與條件相符的骨灰盒。

這是一個金屬做的骨灰盒。

經過商量,由許世榮親手開啟。

許世榮雙手微微顫抖,緩緩開啟了眼前的金屬骨灰盒,一眼瞥見紅布包裹的方形之物。

他側頭望向方如今,得其肯定眼神後,謹慎地揭開紅布。

眼前,一隻民國風首飾盒赫然顯現,雕花繁複,銅質古樸,鑲嵌著細碎綠玉,透出歲月溫潤。

“是它!就是它”許世傑激動呼喊,“母親的遺物,終得見!”

方如今見自己的推斷成真,也是面露喜色。

方如今從貼身口袋中取出一把小巧精緻的鑰匙,那鑰匙有一道細密的紋樣,與首飾盒上的鎖孔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