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接近鄰居(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著照片的顯影,崔德民的思緒也在飛速運轉。
好在自己出手及時,結果了楚屏翰的性命,否則後面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從目前來看,自己做的天衣無縫,沒有給中國人留下任何的線索,當然了,除了那枚紐扣。
紐扣丟失是在鐘錶店的時候發現的,他自己回憶了一下,應該是落在了病房裡。
但他相信即便是被中國人發現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憑藉這枚紐扣找到自己。
畢竟這樣的紐扣在市場上太過常見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裁縫鋪都會有這樣的紐扣。
照片漸漸顯出完整的影像,他拿起照片,輕輕吹乾,每一個細節都盡收眼底。
照片不算是太清晰,畢竟是偷拍的,手有點抖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崔德民就職於華光照相館,老闆姓趙。
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大批西方洋人、傳教士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大上海,也催生了為數不多的幾家相館誕生。
當時在上海照相是種奢侈之事。光顧者大多為達官顯貴或商人們,據記載,當時一張全身照片需一、二元大洋,不是百姓光顧的地方。
南京這些地方是後來傳過來的,雖然照相館的數量越來越多,但照相的價格還是沒有發生實質性的下降。
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統一,遷都到了南京。
原本在上海一家照相館當僱員的趙老闆,照相技術的日益精湛,他敏銳地發現了南京首都“權貴”們對照相的需求,二人萌生離開上海,回到江蘇南京開一家相館。
但資金成了攔路虎,在舉棋不定中趙老闆認識了一個自稱來自青島的商人朱老闆,此人提出出錢購買照相裝置、找場地租房子,趙老闆就負責照相技術,共同開一家照相館。
兩人一拍即合,趙老闆自然不想著全靠技術入股,便賣掉了老家無錫的一部分產業,才順利從香港購回了照相器材和暗房裝置。
在選址的問題上,朱老闆提議要去權貴比較集中的地方,這樣能夠迅速打起名氣。
趙老闆自然滿口答應,他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有著絕對的自信的。
於是,照相館於民國十八年在南京碑亭巷開業了。
照相館就在總統府附近,相館開業後,很快就開始了宣傳,附近的人們都知道照相館的師傅是從大上海來的,而且還給一些高官及其家屬拍了不少照片,生意特別好。
朱老闆也是個敞亮人,幾乎從來不插手照相館的經營管理,只是在每年年初的時候收取分工,趙老闆對這個合夥人十分尊敬,是以賬目做的十分細緻,就是為了便於朱老闆審查。
在外人眼裡,這個相館有點類似“官辦”照相館,吃香的、喝辣的,其實箇中的苦衷只有趙老闆心裡清楚。
民國二十四年,趙老闆奉命帶著一個徒弟去位於湖南路的黨部拍攝會議照,這個會議很重要,進入會場之前特務便進行了搜身。
會議結束前,趙老闆把相機在會議室門廳前早已架好,散會後,與會的委員們都站好,卻一直不見老頭子的身影。
原來,此時正在二樓的蔣介右透過窗子,見樓下警衛、記者一大堆人,秩序比較亂,就藉口身體不適,不參加大家的合影了。
這樣,“二號人物”王填海就站在了正中的位置。
正當趙老闆聚精會神按動快門,鎂光燈剛一閃過,突然從身邊記者隊伍中衝出一個青年人,拔出手槍,向王填海連續開了數槍。
王填海一下倒在地上,頓時,現場一片大亂,人們紛紛逃離。
事後老頭子下令展開調查,而在場的趙老闆也未逃脫嫌疑,被特務處扣留接受調查。
事情後來很快查明,原來,這次槍殺是由上海暗殺大王王幫主精心組織策劃的,老頭子的消極抗日引起不少愛國人士的不滿,他們委託王幫主行剌老頭子。
刺客偽裝記者混入現場,見老頭子沒到,於是他就改為行刺王填海。
經過幾天的嚴格審問後,驚魂未定的趙老闆才回到家。
從此之後,趙老闆對這些拍攝工作便再也沒有了興趣。
之後,朱老闆向趙老闆推薦了一個年輕的照相師傅,就是崔德民。
經過一番考究,趙老闆認為這個崔德民的技術不賴,再加上朱老闆的面子,便將其錄用。
而崔德民也沒有讓他失望,除了一些軍政要員的照片還需要趙老闆親自上手之外,其餘的幾乎都交給了崔德民。
崔德民在住處還搞了一個暗房,這更加讓趙老闆認為他是個好學、肯鑽研的年輕人,甚至有意將自己的內侄女介紹給崔德民。
崔德民當然不會告訴他,這完全是為了情報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