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潛心研究(第2/3頁)
章節報錯
“鷂子”之所以表現出對張鑫華的信任,實則是有恃無恐的表現。
他的身上有張鑫華最想要的情報,而張鑫華並不確定情報是否就在他的身上。
張鑫華擔心惹惱了對方,從而導致停止交易。
在情報沒有到手之前,這次接頭的主動權始終都掌握在“鷂子”手中,而張鑫華也只能是聽從“鷂子”提出的要求。
至於大興銀行的市銀行公庫保險櫃,吳劍光私下認為是張鑫華的監控佈置有漏洞,給“鷂子”提供了機會,令他完全可以在飯店裡同其他人從容地接頭,又或者是趁著行動組的監視人員不備偷偷溜出去。
這符合吳劍光的一貫作風,始終以自己極端的利己主義世界觀去度察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
張鑫華則認為“鷂子”斷無親自去銀行公庫的可能。
銀行只有在晝間開門營業的原因,而這個時間段,他在飯店的前後兩個門口都安排了人,“鷂子”一個大活人要是在白天眾目睽睽下走出飯店,監視的行動隊員不可能沒看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否則,他們也就不用吃這碗飯了。
房間的電話記錄也都查過了,只有一個打出的,便是通知在一壺春接頭的。
這樣來看,方如今更加傾向於“鷂子”在飯店裡便已經和人完成了接頭。
接頭人將“鷂子”託付的重要物品或者是情報帶出了飯店,先是存在了保險櫃,又返回來將鑰匙交給“鷂子”。
也就是說,他們在行動隊員們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了兩次接頭。
張鑫華懷疑這是一女二嫁,甚至是多嫁。
張鑫華給出的價格是二十根小黃魚,如果還另有買家的話,相信價格也不會較之低多少。
什麼人會出如此高的價格購買情報呢?
張鑫華認為首先應該排除紅黨的地下組織,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是經費不足。近幾年,紅黨的地下組織在黨務調查處的不斷打壓之下,處境十分艱難,不大可能拿出這麼大一筆錢購買情報,反正以他的認知,這種可能性很小。
二是毫無用處。退一步講,即便紅黨的地下組織有財力購買情報,這些關於日軍的情報給誰呢?難道是針對日軍的部署寫上幾篇譴責的文章?這顯然沒有必要。
他更加傾向於這些情報是提供給另外的買家,也就是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的情報機構的,畢竟這些國家在華都有利益。
方如今也認為張鑫華的推測確實有幾分道理。
一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雖然沒有撈到好處,而且還損失了部分利益,但是維權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此後開啟了“修約”運動,修約的主要內容就是收回列強在華的租界。
1919年收回了天津德奧租界和漢口的法租界,1924年收回俄租界,1927年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等,英國、法國、德國等在華利益大幅減少。
說更直接一點,就是西方列強從一戰後陸續退出中國。
當然了,他們並不是心甘情願地退出,而是因為一戰後,大家沒有實力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攪局了,所以暫時收縮力量。
此後德國不斷崛起,法國的重心全放在德國身上,隨著蘇聯的不斷崛起,德國、英國和美國等又開始擔心蘇聯變得強大,所以這個時期西方是自顧不暇。
但是,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各國的情報機構在華仍是不斷地蒐集情報,以支撐國家對華戰略決策。
據張鑫華介紹,在臨城,西方各國的情報網路多有滲透,甚至還存在一個成規模的情報市場。
如果“鷂子”就是一個情報販子,這種一女多嫁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方如今馬上意識到,“鷂子”的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給臨城站帶來一線生機,也許530保險箱中被盜走的情報還有副本的存在,而且這種情況並不被特高課所掌握。
不過,由此引出的疑惑又來了。
在案卷的後面,附著詳細的監視記錄。
從記錄上面看,“鷂子”確實沒有出過房間。
他到達臨城的第一天幾乎都在睡覺,甚至連晚飯也沒有吃。
這一點,一街之隔監視點裡的行動隊員可以作證。
530房間的窗簾一直都是半拉著的,而且晚上房內還開著檯燈,這些情形在望遠鏡裡看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