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分鍾之後,索科夫就出現在馬利寧的面前。

“米沙!”見到活生生的索科夫之後,馬利寧上前給了他一個熱烈的擁抱,隨後說道:“看到你平安到達,我心裡也踏實了。”

“馬利寧將軍,謝謝您!”面對這位老上級,索科夫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如果沒有您及時派部隊增援,想必我是凶多吉少。”

馬利寧招呼索科夫坐下之後,讓人送來兩杯咖啡,然後開始聊正事。

“米沙,你從莫斯科來,知道的訊息一定很多。”馬利寧望著索科夫問道:“你能告訴我,為什麼最高統帥部會突然搞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實兵軍事演習呢?”

聽到馬利寧的這個問題,索科夫不禁一愣,隨即反問道:“怎麼,您還不知道組織這次軍事演習的原因?”

“當然不知道。”馬利寧有些不高興地說:“半個月前,我接到來自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說將在四月底搞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因此是實彈演習,因此讓我提前準備好演習時使用的武器彈藥。我就搞不明白,歐洲的戰事結束快一年了,還搞這樣的演習,有什麼意義,難道真的準備和盟軍開戰嗎?”

從馬利寧的講述中,索科夫發現一個問題,別看到馬利寧如今擔任駐奧地利叢集的司令員,但上級很多事情並沒有向他通報,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上級搞這場演習的目的是什麼。

“馬利寧將軍,”索科夫覺得有些事情,對基層指揮員保密就可以了,對馬利寧這樣級別的指揮員,還是應該實話實說:“本月初,在米國訪問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了對我國非常不友好的演講,宣佈我們與盟軍是敵人而不是朋友。為此,我們的外交部向英方提出了嚴厲的抗議,希望丘吉爾能收回他的發言。

但令人遺憾的是,英方對我國的抗議置若罔聞,根本不加理睬。正是因為如此,最高統帥部經過討論研究,才做出了在歐洲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決定。”

“哦,原來是這樣。”馬利寧聽後緩緩地點點頭,隨即又問:“丘吉爾演講的內容是什麼,你知道嗎?”

索科夫點點頭,將自己所聽到的演講內容,向馬利寧重複了一遍。

馬利寧聽完索科夫的講述,用力在桌上拍了一巴掌,生氣地說:“不像話,簡直不像話。我們犧牲了數以百萬計的指戰員,才徹底打敗了德國人,沒想到丘吉爾居然翻臉不認人,甚至還想和我們兵戎相見。”

“我們的演習,就是為了震懾盟軍方面,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米沙,這裡沒有外人,我問你一個問題,希望你能如實地回答我。”

“請問吧,馬利寧將軍。”

“如果,我說的是如果。”馬利寧表情凝重地說:“如果我們真的和盟軍開戰,你覺得取勝的把握有多大?”

雖然後世有八一軍演,但索科夫卻不清楚此刻的蘇軍,似乎有實力對抗整個歐洲的盟軍,只能委婉地說:“馬利寧將軍,如果我們和盟軍開戰,英國和法國不足為慮,我們的軍隊能將他們輕易地打垮。”

馬利寧顯然對英國和法國也不看好,聽索科夫這麼說,便使勁地點點頭,表示認可。隨即又問:“米沙,如果我們的軍隊對上美國的軍隊呢,你覺得勝算有幾成?”

“美軍中會打仗的,首推巴頓將軍,不過他在去年年底就因為車禍去世了。”索科夫繼續說道:“至於其餘的美國將軍,我不太瞭解,所以我給不了您明確的答案。”

“美軍有著令人恐怖的工業實力,他們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足夠多的飛機、大炮和坦克,以及配套的彈藥。”對於蘇軍和美軍之間的較量,馬利寧顯得沒有多少的底氣,“雖說我們的兵力比他們多,但在戰場上取得最後的因素,並不僅僅在於兵力的多少,還與部隊的裝備有關。因此我對我軍能否打敗美軍,持懷疑的態度。”

馬利寧的說法,與索科夫心裡想的不謀而合。

馬利寧說完自己的看法之後,見索科夫沒有說話,便繼續問道:“米沙,你覺得如果曼斯坦因和朱可夫元帥相遇,在兵力和裝備相等的情況下,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索科夫沒想到馬利寧突然把話題轉移到蘇德高階指揮員誰更優秀這一點上,遲疑了許久,才開口謹慎地說道:“馬利寧將軍,雖然我很崇拜朱可夫元帥,但如果讓我站在中立的地位來評論,我覺得在兵力和裝備相等的情況下,朱可夫元帥還真不是曼斯坦因的對手。據我的觀察,朱可夫元帥要想取得戰役的勝利,勢必要動用超過敵人兩到三倍的兵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完這番話,索科夫停了下來,神情有些緊張地盯著馬利寧,擔心對方因為自己的看法而勃然大怒。但過了一陣,馬利寧臉上的表情卻沒有任何的變化。相反,馬利寧見索科夫不說話了,反而催促他說:“米沙,你怎麼不說了?繼續說下去。”

“我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了。”索科夫小心翼翼地說:“朱可夫元帥和曼斯坦因元帥並沒有面對面地較量過,因此討論他們的指揮水平誰更高一點,需要從諸多的方面進行討論。”

“嗯,你說的對,朱可夫元帥的確和曼斯坦因沒有正面交過手。”馬利寧想了想,又問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我們就換兩個人,你覺得莫德爾指揮五十萬大軍,能突破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一百萬大軍的防線嗎?”

索科夫聽到這個問題,差點笑出聲:“馬利寧將軍,我記得庫爾斯克會戰時,您是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的參謀長。當時你們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下,莫德爾都沒有在北線佔到什麼便宜,更別說兵力只有一半的情況下了。莫德爾被人稱為‘防守大師’,是因為他指揮的部隊在勒熱夫地區,給朱可夫元帥指揮的部隊以重創,成功地避免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結束後,就被趕出我們國境的命運。懂得防守的指揮官,不等於他懂得進攻。”

為了增加說服力,索科夫繼續舉例說明:“比如說我軍第44集團軍的司令員,就是公認的防守專家,他所防禦的地段,敵人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的。但最高統帥部任命他擔任某個方面軍的司令員之後,在戰場上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以至於很快就被撤銷了司令員的職務。”

喜歡紅色莫斯科請大家收藏:()紅色莫斯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