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們兩人是好兄弟,不用說謝。你記住,明天上午九點,我過去接你。”

“好的,我等著你。”

索科夫放下話筒後,對阿西婭說道:“阿西婭,我已經和雅沙說好了,明天一起去朱可夫元帥家裡。他手裡有幾瓶烏克蘭葡萄酒,準備送給朱可夫元帥做禮物,權當是我們兩人聯手送的。”

“需要我一起過去嗎?”阿西婭試探地問道。

“你的身子不方便。”索科夫看著阿西婭挺起的大肚子,緩緩地搖搖頭:“就不必來回折騰了。”

時間來到第二天上午,雅科夫開車載著索科夫來到了朱可夫的住處。

朱可夫的住處是一個帶院子的別墅,門口有兩名哨兵和一名軍官。見到有車子駛過來,軍官連忙上前,把手舉過頭頂,掌心向前,示意雅科夫駕駛的車輛停下。

雅科夫把車停下之後,搖下車窗,對走過來的軍官說道:“上尉同志,我們是來拜訪朱可夫元帥的。”

那名上尉顯然認識雅科夫,並沒有向他要證件,而是看了一眼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索科夫,便向後退了一步,抬手敬禮後,向門口的哨兵做了個手勢。看到上尉手勢的哨兵,連忙開啟了大門,讓雅科夫駕駛的車能開進去。

雅科夫和索科夫走進了大廳時,看到朱可夫正和一個穿列寧裝的禿頭男子在說話。

朱可夫見索科夫和雅科夫兩人從外面走進來,連忙站起身,有些意外地說:“你們兩人怎麼來了?”

坐在朱可夫對面的禿頭男子,本來是背對著門口,聽到朱可夫這麼說,本能地扭頭看了過來。索科夫一眼就認出,這個禿頭不是別人,正是在烏克蘭主持大局的赫魯曉夫。

索科夫先向朱可夫敬禮後,又轉身向赫魯曉夫敬禮:“您好,赫魯曉夫同志,很高興在這裡見到您!”

“米沙,”赫魯曉夫站起身,來到了索科夫的面前,搖著頭說:“上次我給你補充幾萬兵員之後,你幾乎都沒有再聯絡過我,甚至連我邀請你去烏克蘭工作,都被你拒絕了。”

“赫魯曉夫同志,”索科夫想到今年就要爆發第二次烏克蘭大饑荒,境內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餓死。幾十年後,在基輔修建了一個圓形的黑色大理石雕塑,名為“祖國母親”雕塑,就是為了紀念在1946年被餓死的烏克蘭人民:“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如果真的去了您那裡,沒準幫不上忙不說,還會給您添亂。”

“你拒絕了我,但對於朱可夫的邀請,卻絲毫沒有猶豫。”赫魯曉夫皮笑肉不笑地說:“看來在你的心目中,我的地位是根本無法和朱可夫元帥相提並論。”

“赫魯曉夫同志,您誤會了。”索科夫為了避免將來被穿小鞋,特意向赫魯曉夫解釋說:“我已經發現自己的能力有限,根本不適合從事地方工作,所以才會拒絕您的邀請。如果我有什麼失禮的地方,請您務必要原諒我。”

“原諒你可以。”赫魯曉夫慢吞吞地說:“你能給提點建議嗎?”

索科夫本來還在考慮,應該如何提醒赫魯曉夫,今年的烏克蘭將爆發糧食危機。沒想到對方卻主動把這個機會擺在了自己的面前,他便順水推舟地說:“我倒是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快說來聽聽!”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部隊的復員工作還沒有結束。”索科夫說道:“如此一來,烏克蘭境內的農田就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耕作,假如再遇到乾旱之類的情況,就會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到時整個烏克蘭的老百姓想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不會吧,米沙。”對索科夫的這種說法,赫魯曉夫表現得心不在焉:“戰爭期間,情況比現在更加糟糕,我們不照樣能得到足夠的糧食。如今戰爭已經結束,難道和平年代的糧食產量,還比不上戰爭時期嗎?”

“赫魯曉夫同志,您可能忘記了。假如烏克蘭出產的糧食,僅僅提供給我們的國家,應該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索科夫提醒對方說:“但如今的歐洲,有很多國家成為了被我們所保護的國家,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也就是說,烏克蘭出產的糧食,不但要供應全國,而且還要提供給這些被保護國。如此一來,糧食就會出現短缺,假如再遇到什麼乾旱,導致糧食大面積減產,就意味著會有人餓肚子,甚至被餓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米沙,你未免太危言聳聽了吧。”但赫魯曉夫依舊聽不見索科夫的意見,自顧自地說:“別看烏克蘭被德國人佔領了那麼長時間,但糧食儲備還有一些,就算1946年糧食出現大面積的減產,我們也有能力應付。”

“赫魯曉夫同志,你不要說話,聽聽米沙怎麼說。”朱可夫抬手打斷了赫魯曉夫後面的話,他衝著索科夫說道:“米沙,假如真的出現了你所說的情況,換成你,你會怎麼做?”

“因為乾旱的出現,導致糧食大面積減產,我覺得是在所難免了。”索科夫謹慎地說道:“在這種時候,我就會考慮大規模種植抗旱的農作物,比如說土豆和玉米……”說到玉米時,索科夫忍不住看了赫魯曉夫一眼,他記得對方後來想學習老美,開始大面積種植玉米,不顧及蘇聯的地理氣候因素,在全蘇境內種植玉米。但由於蘇聯的地理條件,主要是氣溫和光照實在太差,玉米幾乎不結棒子,加上有關人員從國外購進大棒子愚弄赫魯曉夫,導致玉米運動終究失敗。

雖說後來的玉米運動以失敗而告終,但在烏克蘭境內種植玉米還是可以的,這裡的土壤肥沃,氣候宜人,非常適合玉米的生長。索科夫繼續說道:“土豆和玉米都是耐旱農作物,而且烏克蘭的土地肥沃,種下去之後,集體農莊的莊員們根本不用費神去管理,只需要等到九月去收穫就是了。有了這些土豆和玉米,就能彌補小麥減產的損失。”

索科夫向赫魯曉夫建議種植土豆和玉米,主要是因為這兩種農作物耐旱,就算遇到了旱災,也能保證一定程度的產量。要知道史達林在1946年向烏克蘭徵收了四億普特的糧食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雖說按照他的想法,已經考慮到烏克蘭在戰爭中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已經降低了徵收標準,但依舊掏空了烏克蘭糧倉裡的所有糧食,結果導致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死於饑荒。

“赫魯曉夫同志,我覺得米沙的說法不錯。”朱可夫望著赫魯曉夫說道:“我覺得你可以考慮他的建議。”

赫魯曉夫面無表情地說道:“等我回到基輔,召集相關人員討論一下再說吧。”

喜歡紅色莫斯科請大家收藏:()紅色莫斯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