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同志,”斯米爾諾夫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你知道我在戰爭爆發初期擔任什麼職務嗎?”

“知道知道。”索科夫對斯米爾諾夫的履歷還是很瞭解的:“在戰爭初期,你是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的校長。當時德軍的裝甲縱隊繞過了我軍的防線,沿著公路直撲莫斯科,是你率領軍校學員實施阻擊,遲滯了敵人向首都前進的速度,使我軍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構築了足夠數量的防禦工事。”

見索科夫對自己過去的歷史如此瞭解,斯米爾諾夫雖然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微微上翹的嘴角,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司令員同志,要知道,當時我指揮的學員裡,可不僅僅是步兵,還是炮兵學院的學生,因此我對火炮的常識多少了解一些。”

“說來聽聽。”

“這種75毫米的博福斯野戰炮,是瑞典的博福斯工廠生產的。”

看到索科夫一臉茫然的樣子,斯米爾諾夫便開始對他進行科普:“司令員同志,生產這種野戰炮的博福斯公司的確沒有什麼名氣,它只是瑞典的一家生產火炮的企業。不過它的歷史卻很悠遠,是諾貝爾為了改變祖國軍工生產落後的局面,而出巨資收購的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組建後的半個世紀,規模都不大,只生產少量的鋼鐵和炸藥。”

趁著斯米爾諾夫給索科夫科普的工夫,波涅傑林倒了一杯熱茶,放在了索科夫的面前,並客氣地說:“司令員同志,請喝茶!”

“博福斯工作生產火炮,是在一戰結束之後。”斯米爾諾夫說道:“當時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因為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軍工企業只能生產輕武器,連重機槍都不允許生產,更別說生產火炮了。當時德國的火炮巨頭克虜伯公司,因為不能生產火炮,面臨著倒閉的危險。在此存亡之際,有股東提出,可以採用與別的國家的軍工企業搞合作的方式,使企業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在選擇合作國家時,克虜伯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瑞典,因為這個國家在一戰期間和德國的關係不錯,甚至還秘密幫他們做了很多的事情。於是,在有關方面的協調下,克虜伯公司找到了瑞典的博福斯公司,提出合作的建議。

合作的方式很簡單:克虜伯公司提供全部的研究資料和技術人員,並允許博福斯公司分享。但博福斯公司不得獨佔研究成功,並需要提供場地,裝置和技術工人等等。

在克虜伯公司的全力支援下,博福斯公司的生產水平自然突飛猛進,在短時間內成為歐洲一流的軍工企業。他們生產了各種型號的火炮,除了大名鼎鼎的40毫米高炮外,還有75毫米野戰炮山炮,155毫米榴彈炮等等,都算得上是非常經典的武器裝備。

博福斯75毫米野戰炮型號都是22倍徑,能發射榴彈和破甲彈,最大射距達到9公里,直射使用破甲彈500米最大穿深也達到了30毫米左右。我指揮的學兵們曾使用一門博福斯野戰炮,在三百到五百的距離上,摧毀了德軍至少十五輛三號坦克。”

本來索科夫對這種博福斯野戰炮還不屑一顧,但聽完斯米爾諾夫的講述後,意識到自己撿到寶了,用這樣的火炮裝備師屬炮兵團,不管是進攻還是防禦,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他愛瞬間便做出了決定:“雅科夫說,這批火炮是從佔領的德軍倉庫裡繳獲的,還沒有任何使用的跡象。反正待會兒會直接送到239高地,就全部用來裝備近衛第41師的炮兵團吧,等德軍向南面突圍時,他們可以把這些野戰炮架在高地上,對突圍的德軍實施火力覆蓋。”

見索科夫決定將所有的博福斯野戰炮都分配給近衛第41師,便試探地問:“司令員同志,你知道有多少門野戰炮?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是多少嗎?”

“不知道。”索科夫剛剛和雅科夫通話時,得知對方打算送給自己這種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火炮,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自然不會追問火炮的數量和配備的彈藥情況。此刻聽斯米爾諾夫問起,有些尷尬地回答說:“我忘記問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斯米爾諾夫只是淡淡一笑,說道:“沒事,我給近衛第41師打個電話,讓他們做好接收的準備。”

看到斯米爾諾夫要去拿電話,索科夫才想起一個關鍵的問題:“參謀長同志,我想問你一件事。”

“什麼事兒?”

“如今近衛第41師師長和政委是誰?”

“師長是庫裡申科少將,政委是阿法納西上校。”斯米爾諾夫還特意強調說:“這兩位指揮員都是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才調到近衛第41師的。”

“哦,原來是這樣。”

熱心的斯米爾諾夫還問:“另外近衛第122、第124和第126團,以及近衛炮兵第89團的團長,需要我把名單報給你嗎?”

“不用不用。”索科夫擺著手說:“我剛到部隊,能認全師級指揮員就不錯了,再加上團級指揮員,我可記不過來。還是等我在這裡適應一段時間後,再慢慢把團級指揮員介紹給我。”

但索科夫剛說完這句話就後悔,如果是別的師,他這麼說還情有可原,但近衛第41師也算是他的老部下了,怎麼能如此冷漠呢?

想明白這一點,他連忙問道:“如今的師參謀長是誰?”

“師參謀長是西多林!”斯米爾諾夫回答說:“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參謀人員,不久前剛被晉升為上校軍銜。”

“參謀長同志,”一聽到西多林的名字,索科夫的心裡就感到格外欣慰,這位指揮員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前期就犧牲了,但如今卻因為自己的緣故,還活得好好的。假如他的運氣足夠好,活到戰爭勝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非常同意你的說法,西多林的確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參謀人員,讓他擔任師參謀長,未免有點太屈才了。”

斯米爾諾夫知道西多林曾經和索科夫並肩作戰過,有著深厚的戰鬥友誼,既然對方這麼說了,肯定是想給西多林安排一個根據合適的位置,連忙問道:“司令員同志,您打算將他安排在什麼位置?”

“集團軍下屬有情報處,如果有可能的話,安排他來擔任處長一職。”

喜歡紅色莫斯科請大家收藏:()紅色莫斯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