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師將岸搖搖頭,“這不是傳說。實際上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在拼命發展核武器,展開核軍備競賽。

很多駭人聽聞的和武器就是在那個時候生產出來的。北約在五十年代初就研製出了所謂的核地雷,當時是為了防禦蘇聯,入侵西德。

英國戰爭辦公室在一九五四年下令開發代號藍孔雀的核地雷。這是一種重達七噸的核炸彈,結構設計借鑑了皇家空軍的藍色多瑙河核彈。

雖然名為地雷,但實際上是一種預埋的遙控定時核炸彈。最大遙控距離為五公里,最長時間可以設定在八天之後引爆。不過最後這種核炸彈最終因為技術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影響,而在一九五八年下馬了。

同樣是在五十年代末,美國洛斯阿莫拉斯國家實驗室,利用9和炮彈為基礎,研製出了k9型核彈。

這種核彈可以拆卸成五個元件,由特種部隊攜帶,潛入目標附近組裝埋設。重量只有大約九十公斤。可以滿足作戰小組揹負使用。

而美軍行動式核武器巔峰,是54核彈頭的研製成功,這是美國最小最輕的核彈頭,二十噸當量的重量僅有二十三點三公斤,完全可以由單人攜帶。

蘇聯方面的便攜和武器開發要比美國稍晚一些,但是他們的後發優勢使得其技術更為成熟,體型也更小。他所說的那種單兵核公文包,正式的名稱為超頻6行動式核武器。

開發時間應該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進入克格勃和蘇聯總參情報局服役。

從他繪製的圖形來看,應該是小號尺寸,也就是45厘米尺寸的型號。全重三十千克,但爆炸當量卻足足有兩千噸。

據說選用的是鈾和釷元素,核彈裝置被封存在一個類似行李箱的裝置中,核彈的保護殼上還有相關的解鎖和定時裝置。這些跟他提供的圖形完全一致。”精算師將岸點頭道。

“真是腦洞大了,什麼都有。”林銳搖了搖頭,“單兵核手提箱?他們就不怕把自己給炸了?”

“冷戰時期的思維,你根本很難去考慮它其中的合理性。除了這些美國人還研製出了核火箭筒。<388核火箭頭筒,一發火箭彈就能幹掉一個坦克叢集。

但問題是殺傷半徑和射程之間存在無法調和的問題。射程2公里,導致了射手本身也完全暴露在了爆炸範圍之內。

後來據說加以改進,射程擴充套件到了四公里,但即便是這種射程,核彈頭爆炸之後的殺傷和輻射半徑,都會把己方操作火箭筒的人員一起幹掉。完全就是一錘子買賣,同歸於盡。

所以被譽為一款腦殘武器。

但即便是這樣的腦殘武器,在冷戰時期,美國依然製造了兩千多枚。原本是屬於昔日的傳奇,但現在看起來,這類東西倒真是發動自殺性襲擊的不二之選。”精算師將岸嘆了一口氣。

“真要是這樣的話,事情可就鬧大了。”謝爾蓋搖搖頭,“我聽說過此類傳說。蘇聯解體之後曾經有訊息傳出,這批行動式核彈之中有八十四枚下落不明。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精算師將岸點點頭,“美國也有此類記載,美國政府曾經在全國進行過排查,但沒有任何下文。

很有可能這些武器的失蹤,其實並沒有被部署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只是落入了秘社組織的手中。”

喜歡戰場合同工請大家收藏:()戰場合同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