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攔截彈向既定的作戰目標方位飛去。在這個過程中,它可以多次修正和更新目標的位置。

僅僅需要16秒,它就能抵達作戰位置。在攔截目標前,彈頭上的導引頭還會處理目標影象並確認瞄準點,確定目標準確後才會直接與之碰撞,從而破壞作戰目標。

而‘薩德’自配的地基雷達還會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並傳回控制系統。如果系統檢測到目標未被徹底摧毀,還會進行二次攔截。”柯本回答道。

林銳想了一想,忍不住道,“也就是說這東西確實是一套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秘社組織只需要幾套系統就可以實現區域覆蓋,直接可以替代國家級的導彈防禦工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我還是有些疑惑,‘薩德’是防禦系統,只要不遭遇進攻就不會啟動。

以秘社組織的能力,在非洲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國家屈指可數,因為在非洲能擁有導彈打擊能力的國家就沒有幾個。

如果只是為了對付這個非洲國家,他們有必要搞這麼幾套東西嗎?難道他們還害怕那些連步槍都玩不好的黑哥們,對他們發動導彈襲擊?

而且這東西造價應該非常高,就算秘社組織非常有錢,也不會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吧?”

“恐怕沒這麼簡單,薩德雖然被命名為防禦系統,可它的功能既能當盾,也能成為一柄進攻的矛。

這東西的探測半徑,達到了2300公里。根據他們佈置的位置,其覆蓋範圍幾乎就包括了中東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

這個區域內戰機、戰艦,以及導彈發射等軍事演習都能被探測到。

雖然雷達本身沒有攻擊力,但它不受時間、氣候和距離的影響,也不像衛星一樣需要進行變軌、拍照,一旦開啟戰爭,它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它起到的作用,不是殺傷性武器可以替代的。

而它自帶的攔截彈也可以作為發射導彈,直接穿過攻擊到周邊國家的首都和其他重要地帶。

因此,這些‘薩德’系統的基地建成,對周邊的非洲國家,甚至包括一些中東地區都造成了極大的潛在危險。”柯本回答道。

“也就是說它可以作為進攻武器。”林銳神色嚴峻。

柯本點點頭,“自從薩德系統至2009年在阿爾法營進入服役以來,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就成為美國陸軍攔截能力最強的反導系統。

美軍曾經指出,薩德系統可能將達到比海基標準三導彈更強的攔截能力。而美國海軍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標準三導彈,是實實在在打過衛星的導彈。

2008年2月21日,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伊利湖號發射一枚標準三導彈,成功擊落了失效的usa193號衛星。

當時該衛星位於太平洋上空247公里的高度,並且該衛星速度還達到了多公里每小時。”

“作為導彈防禦系統,能打衛星?”林銳吃驚地道。

“08年的時候美國人嘗試過,而且是一擊必中,立刻成功了。雖然這在當時,這種行為有炫耀武力的企圖,但不得不說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了。”柯本回答道。

“好吧,不過我認為秘社組織即便裝備了這樣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也未必會達到美軍的高度。

至少他們在導彈武器配置方面,和技術應用上跟美軍會有差距。”林銳皺起眉頭,“他們也許能夠防禦導彈,但未必能夠像美軍那麼誇張,用來擊落衛星什麼的。”

“老大,你可能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其實美軍的很多高階技術,其實並不完全掌握在美軍的手裡。

那些大型軍事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之類的,他們才是真正掌握技術的。

甚至美軍的技術人員,都要由他們進行培訓。而秘社組織對於這些大型軍事公司的滲透,在幾十年以前就已經展開了。”柯本看著林銳道。

“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技術,甚至有可能已經和美軍掌握的技術差不多了。”林銳皺眉道,“這有可能嗎?”

“在技術上,完全有可能。”柯本答道,“雖然我不太願意相信這個結果,但是從這些情報上來看,這件事是非常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