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藥酒(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回到商行後,看還有著一些時間,林默又順帶討教了一下練武方面的東西。
林默最近,在練武上碰到了一些問題,讓他略感身體有所不適,他懷疑應該是穿越後,力量迅速增漲帶來的。
所以,他想讓既懂武,又在醫學上有很深造詣的外公,幫自己參謀參謀,這是好是壞。
“…奇了,你這身體力量居然能漲這麼多…”被林默一擺手,倒退數步才緩衝下那力道的張紹先,有些嘖嘖稱奇!
林默自小的身體狀況,他比誰都清楚,林默的體能水平,按理不應該能漲到這變態程度才對。
“應該是繼續發育了,在你這個年紀,確實有部分人,還會再發育一番的,估計是以前的基礎,加之軍校訓練……”
林默還沒找好藉口回答,張紹先已經先替他解釋了,張紹先還找了一些例項出來,搞得林默都有點懷疑,事實是不是真如此?
不過沒在這事上多糾結,很快的,張紹先便在林默身上,東戳戳又西摸摸,再問問感覺這些。
看著他外公輕皺的眉,林默心裡有幾分不安,好在,問題確實有一些,但並不是太嚴重。
身體的問題,與他增漲的力量這些關係不大,主要是因勞累,以及他近期所練,是偏向於外家的武練、橫練功夫。
武練橫練,是指中華武術三練劃分中的兩種,粗略解釋,武練是練招,練某些發揮出強悍威力的招式,橫練,是練抗擊打這些。
“…這是身體給你的反饋,繼續練下去,便會讓身體留下暗傷,這麼練,年輕時,功夫看著那叫威猛狠厲,但等老了,能疼得讓你死去活來!”
聽到張紹先的警告,林默苦笑回道:“也不能不練啊!文練法見效太慢,不這麼練,迅速見效果,有可能都活不到那時候!外公,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或減輕這對身體的損害?”
文練,是三練中的另一種,也是倍受追捧的那一種,與劃分出的內家說法大致等同,林默也懂,張紹先所教他練的便屬於這一類,只不過這類普遍見效慢。
“…唉…”張紹先搖頭嘆氣,回道:“解決?哪有那麼容易?減輕倒是可以一試,正好我最近泡出了一罈藥酒,這次還帶來一瓶,想著給你鍛鍊時用,我回去,便將整壇給你送來吧!”
林默問了下情況,據張紹先所言,這是他在滇地遊方時,在一處古村落中發現了一種土方,當地山高路險,當地人外出或農作後,會用此方緩解身體疲勞。
他好奇研究後,發現藥方配伍頗為得當,不似是邊地山民所能配之,於是用心研究一番,也是前些年一次偶然,才堪破其奧妙。
他懂武也練武,自然也有這方面的朋友,而練武,也少不了配藥輔助,前些年,他拜訪一處道觀上的朋友時,一對外地遊歷至此暫時掛靠的師徒,請他幫忙配藥。
方子是對方提供的,他發現那方子,與那土方在配伍上,頗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他基本能斷定,那土方,應該是從一張練武打熬身體的方子,為適應當地環境及所產藥材,修改後而得。
當然,道士那張方子,雖與土方原方配伍及藥理上很相似,但絕不是同一個方子,甚至不是同出一脈,且土方原方一定更好。
因為道士的方子,效果比之土方好不到哪去,不然也不會直接拿出請他配藥。
而土方所在老村,周邊道路難行,村民日常活動範圍,最多周邊十來個山頭,這點地方,所出產藥材種類極有限。
這種條件下,還能配伍出這效果的方子,一方面,說明改方之人有極高造詣,另一方面,也說明原方絕不是一般貨色。
依據古村流傳下來隻言片語的歷史,張紹先推測,其祖上,要麼是戍邊戰士留居當地,要麼是被髮配的將門一類之人後代。
張紹先比較偏向於後者,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帶去或培養出一位醫術造詣很深之人改方,而且還得是那種承襲有一定年月的將門,手上才可能掌握原方那等底蘊。
因為張紹先還翻查不少古籍,雖未查到原方,但還是從古籍中,查到了存在此類情況的隻言片語記載。
不過,他在遊方時,便在古村中詢問打聽過,可惜其歷史淵源,都早已在一代代中被遺忘,更別說一張方子,更沒可能傳下來。
後面的事兒,便明顯了,張紹先對此來了興趣,頗為上心的鑽研起來,根據土方的配伍及藥理,他還是能反推出原方大體原貌。
不過,一箇中醫方子,尤其還是一個效果頗為出彩的方子,必然有其精妙之處,而這恰是最難被把握的。
可能是藥材處理的某個細微之處,像是某樣藥材的前期處理,曬多久?是否陳放?等等。其他還有入藥順序,煎熬火力、時間等等,這其中還可被細分出更多細節,想還原極難。
張紹先便是翻譯了很多古籍,試驗耗費了很多藥材,但最後卻幾乎一無所得,直到後面轉變思路,改換了一種手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參照南方泡藥酒的手段,以此方式試驗修改藥方,煎熬方式的特點是快,藥力滲出迅速,難點是很難把握火候、觀察藥性變化細節這些。
而泡製,則大大延長了製藥時間,藥力出的比較溫和緩慢,便於觀察調整,雖然週期長了,但一次可同時開展很多試驗。
不過,以酒為藥基對藥方造成的影響,不同藥材在酒中的藥力滲出速度,等等因素變動影響下,這工作也極其繁複。
但不知是運氣好,還是張紹先造詣高深,最終還真摸出點門道,磕磕絆絆,炮製出了這壇成品,他自己簡單試驗過,效果還可以。
林默聽完,問道:“外公,能不能多泡製一些?我這邊,很多人都需要這東西,具體用量不清楚,但每個月應該都需要至少幾壇!”
“你以為,我手上為什麼只有這一罈?”張紹先氣得吹鬍子瞪眼,一開口就是幾壇,還每月都要,你想啥呢?
這東西,不論泡製前對藥材進行的前期準備工作,還是泡製的過程,都極為繁瑣,對藥材要求也一點不低,沒那麼容易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