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秤砣做文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天夜裡,林默便帶著採買的東西過了江,在城外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同姚建閣碰面溝通了一下。
商議妥,林默沒留下用餐,直接趕回駐地,換了身裝束,讓餘大勝開上一輛較老舊的福特車,去了林氏商貿行那裡。
老福特車是近期添置的,市面上車輛增多,用車也方便起來,所以處裡又採購不少,分配給各方使用,不過多數都是二手或老款,反正都不顯眼便是。
林默著急忙慌回商行的原因,自然他外公從杭城那邊過來了,昨天便到了,但他一時走不開,才給拖到今早。
從後門進到後院,林默安排好餘大勝後,才上樓找到婁叔,林默外公張紹先,還在安頓的住所,他便沒下樓,同婁叔雜七雜八的聊起來。
聊的自然是林家的生意這些,林默也順道把最近的一些想法建議之類講了,他也不是神,不可能一次性將方方面面安排妥當,所以不時查缺補漏,也是林默每次來這,必做的一件事兒。
也沒聊多久,張紹先便被接過來了,幾人湊了一桌,一起吃了頓早餐,桌上基本都是閒聊,沒談什麼正事。
“外公,看看我今天為你帶來了什麼寶貝!”隨車帶來的東西,已經讓人送來了會客室,一進門,林默便迫不及待邀功。
張紹先看著面前的錦盒,也有點好奇,但開啟一看,裡面一砣砣生著銅綠鏽的物件,又讓他有些疑惑不解。
“外公,這是漢銅權,也就是漢代的秤鉈,時間應該是西漢末年,也就是張醫聖時期的東西,剛剛因一夥盜墓賊而重見天日。
之前我們談及古藥方時,不是討論過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所記藥方效果不佳的問題嗎?其中一個論點便是劑量問題,這東西可是校定劑量的實證啊!”
林默說完,張紹先剛剛探出去的手,是忍不住的微微顫抖,小心的將東西拿起,看見其上銘文,輕輕念出,語氣更中,是那種掩飾不住的高興。
“確定東漢末年的嗎?”張紹先寶貝著端詳了好一陣,才稍稍平復下心情,有些緊張的問道。
林默點頭,同出土的那枚漢石權,銘刻了年號,且依據同出土物件上的一些特徵,也得到了斷代的佐證,所以能做此判斷。
張紹先又將石權看了好一陣,才小翼翼放下,希翼問道:“稱量過了嗎?漢斤於今幾何?”
林默搖頭,道:“未曾稱量,等著您,一起來見證這時刻呢!”
說話間,林默讓人,將他尋來的天平秤與砝碼搬了進來,這也是他昨日在江對岸購得,測過,精度挺不錯。
東西安置除錯妥當,張紹先小心翼翼將石權放入一側托盤,石權不似銅權,有氧化鏽蝕,所以要更加精準。
一枚枚砝碼放上,但等測完,張紹先卻是眉頭皺起,驗算了好幾遍,但越試越糾結。
“外公,怎麼了?”看其臉色不對,林默詢問出聲。
“…這…”張紹先皺著眉頭,想了想,道:“這與日常及本草所記錄使用的漢方計量,出入實在有點過大了!”
“這不正說明,古方失效與劑量出入有很大關係嗎?”林默有點兒詫異,不解詢問。
“不能這般理解!”張紹先搖頭,解釋道:“那些藥方,是被自古沿用至今的,若僅是不大幅度的出入,可能被忽視,但出入這般大,應該早被發現才對。
而且,那些藥方若以此劑量來抓藥,某些我尚能理解為,劑量用得較大較猛,但其中部分,尤其一些用到含毒藥材的藥方,若按這計量來抓,是可能醫死人的!”
“會不會是時代背景所致?”林默聽完,細細斟酌了好一番後,才開了口。
“您看啊!醫聖所處時期,乃漢末社會動盪、疫病肆虐時期,且那個時候,中醫的地位可還遠不及今日,與看相、算卦、解夢這些幾乎是一樣的待遇。
而眼下,中醫已有長足發展,且有西醫這些可選,且從傷寒論上便可看出,醫聖所面對的醫患,是肆虐的、是隨時會大範圍傳染的、且隨時可能病死的患者。
所以,醫聖與您在施醫用藥的著重點上,應該有很大區別,所以才會出現醫聖用藥的劑量很猛的情況,至於醫死人,面對隨時病故,甚至傳染更多人的疫病,那也只能用猛藥迅速控制。”
張紹先聽完,陷入沉思中,林默的分析,確實有幾分道理,不可否認,伴隨醫學發展,醫療資源的豐富,他們在施醫問藥上,確實偏向於保守。
而且這一點,林默也有仔細思考過,甚至與此類似的情況,現今依舊存在著。
就像小診所的藥到病除,跟大醫院的頭痛發熱治上十天半月一樣一樣的。
小診所,那是頭孢抗生素,匡匡給你上,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東西便宜量大,在醫療資源極有限的診所,也只能這麼來。
但在大醫院,卻要考慮以此用藥對身體造成的損傷,以及留足未來更重病症用藥空間,他們是以對你健康的最小影響為出發點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民國,醫療資源依舊極其匱乏,但要看跟什麼比,較之千年以前,那依舊是大醫院與小診所間的差距,而且在中醫尚在那般境遇上時,生生冒出一本,以治疫病為主的傷寒論,也可見那世道艱辛成何樣。
“有沒有可能,這些石權銅權自身也存在問題,並不準確?”
張紹先思索後開了口,雖然林默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並非沒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他這麼說也並非沒有原因,何時都不缺缺斤短兩的人,何況還是亂世,別說民間,官府都會整這種爛事。
他也不是沒見過,這還是有報紙等等資訊渠道的現在,古代那種出行在外都極不容易的年代,這種事也只會更多。
林默考慮了下,回道:“這裡大大小小數件,明顯是成套的,相互之間,數額也能對上,而且東西是隨葬入墓的,應該沒人願意把短斤缺兩的東西帶入墓裡吧?